第67页(1 / 2)
被她盯得有些奇怪,谢玄颇有些不自在:“你不看书,看我作甚。”
“我是……”她忽然很想问他,究竟中意自己哪一点。
“船来了。”他恰巧同时说了句话。
替她收好了书册,领着她登船去,谢玄问道:“方才你要跟我说什么?”
“啊、没什么!”
都已经成亲了,总有来日方长,陈子衿暗中想着,等此行归来之后,再与他细说吧。
第37章 小兔子相依偎
======================
京口原先虽荒凉贫瘠, 但胜在有长江在侧做其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更是以其特有的地理优势成为建康与三吴之地的交通要枢。永嘉之乱后被迫南迁的北人, 见此处地广人稀, 与其到三吴与当地人争夺土地,不如在此开垦安置,且相较于江左,京口离北方更近, 故而他们多数人,到达京口之后就不再继续南下。
元帝衣冠南渡之初,曾一度禁止流民渡江, 郗鉴镇守京口时,招募诸多流民于其麾下,朝廷虽看不起这些流民, 但奈何兵力孱弱, 仓粮不足,不得不仰仗此部分流民为其守卫边界。
这些流民是永嘉之乱后自中原迁徙来南方避难的北人, 本就骁勇善战, 最后竟成为守卫京口的主要战力。
桓温多年北伐, 已将国力消耗大半,褚太后不顾他是否高兴, 直接下令削减军用开支。但桓温手握军权多时, 早已不受制于朝廷。
谢安便想着, 此时若能效郗鉴之法,善用战斗力强悍的流民军, 无疑是能够与桓温相抗衡之最佳方法,好在如今北府兵仍在郗家的管辖之下, 纵然郗愔之子郗超在桓温帐下谋事,然郗愔却与郗超的理念背道而驰,故而桓温觊觎北府军已久,但仍未得逞。
朝廷除了要面对前秦与前燕的强敌,又要防备桓温,内忧外患之下,纵然褚太后有意培植陈郡谢氏,也需强大的军权做支撑,那日谢安与谢玄商议的就是此事,一方面让他查探北府兵如今的兵力究竟如何,再看看郗愔是否愿意与谢家联手,另一方面去彭城,看是否能够将北境可用之人引到江淮。
谢玄与陈子衿在北固山下停留了数日,这日回来时,脸色有些凝重,他说道:“明日我即将动身前往北境,此行十分危险,不如你就在北固山等我可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