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7(2 / 2)
“直言便是。”
“臣以为此次刺杀有异。一来,给大祭司下毒的春晓姑娘虽藏身丽园,但似乎并非逸王一派的人。二来逸王一派早有藏兵之心,起了这种心思的人,怕不会在一切准备未妥帖之时动手,所以刺杀皇上的时机不对。臣以为,这一波南疆人与逸王并非一派人,京中恐怕还有其他存有异心之人。”
“你所言之事黎永有所提及,朕也想过,只是天下之大,你知道要找出一个包藏祸心之人谈何容易,那个叫春晓的,加紧找。皇后配了些解药给大祭司,朕安排了人给他按时用药,那药用完之后也不见得能有多清醒,总之你上心些,放心,忙完这些,朕必有重赏。”
“皇上赏识,臣自当鞠躬尽瘁。”
第64章 异动(五)
第二日早朝时陶玉林身为宰相, 于文武百官面前提出废摄政大臣,众臣在看清景文昊的脸色后纷纷附和,最后逼得景逸主动提出自己难当大任, 此制又不合例法, 让景文昊“勉强”下旨废了这一职务。当日谢宣奉旨入宫在太和殿,名为帮景文昊挡下来自陶玉林的聒噪, 实则是为了在临走之前,让谢宣与黎永再互换一次如今局势情况。
谢宣入仕之前, 景文昊封了个大理寺卿给黎永做, 无非是想让他帮忙肃清朝中心存异心之人, 这些事情即使是巧立名目也算不上光彩,特别是对黎永这样世袭的武将来说,外头传着的名声总不太好听。所以, 当景文昊发现谢宣,并得到黎永的认同之后,这“佞臣”的名目自然落到了他的头上,谢宣自己不知道, 但京中已经开始疯传,这一届的金科状元并非善茬,手上鲜血无数, 更有甚者说他是景文昊的一把龙头铡,难怪当初才华盖世的陶宪之也不敌他。而谢宣本人对此并不在意,他不在乎自己手上是否干净,他审案时用的那些手段不光彩, 都不重要,他清楚地明白,景文昊需要屠刀,他便要做最得心应手的那一把。
“今日让你二人过来是做最后的交待,摄政大臣一废,这位便被架空成了京中的富贵闲人。逸王一等人定会心有不甘,此时便是他们动手的最佳时机,朕带着皇后出游的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