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2 / 2)
像他这样一个住在船上的渔民,家徒四壁,除去一张木板床家里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不知要付出多少努力和艰辛才能识文断字。我对他充满好奇,不禁在夜色里偷偷打量他。不知他是否看透我的心思,略略一抬头给我了然的一眼: “我并不是神童,小时候也读过书,后来父母相继去世,才不得不做了渔民。”
我在心里哦了一声。父亲对他另眼相看,怕也是看他家道中落,感怀自己的身世。不管怎样,我总是感激他送我这一程,想了想问:“你要不要读《庄子》?我明天拿来给你。”
“不要,”他的嘴角牵动,似乎在笑,“我只爱看讲打仗的书。”
我好奇地追问:“你读书是为了将来去打仗?”
“不是,会写会算,卖鱼的时候才不会被骗。”他这才侧头看我,又是那副揶揄的神情,扬眉问:“你读书是为了高嫁?”
“才不是。”我狠狠摇头,望向前方波光映照的大海,“我可不想一辈子住在这小岛上。我想去省城,谁知道,有朝一日,也许我能去城里读师范学校,将来做个学堂里的老师。”
顺风顺水,北岛只不过半个钟头就到。冬生扶我下船,我再一次郑重地道谢。他也不说话,只淡淡笑笑,撤了帆,把小油灯挂在船尾,摇起橹踏上返程。
回到家父亲早已入睡,我蹑手蹑足地上楼,也不敢点灯,立刻摸回自己的床上。只是这一夜发生太多事,我躺在床上,心绪却波澜起伏,无法平静。想到傅博延那本《良友》画报,总还是早点找回来还给德容的好,于是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又摸黑上了阁楼。
阁楼被父亲改成书房,是父亲存放书籍的地方,说不定那本画册也被他扔在了那里。我点上一根蜡烛,在父亲的书架上乱翻。画册并没找到,但手指划过一排书的背脊,我忽然想到《左传》。
《左传》我自然是读过的,还在父亲的那套书上边读边注,读得甚有心得。我在书架上把那本书找出来一看,果然如我记得的一样,上面爬满我的眉批小注。我从头翻到尾,到处是我的蝇头小楷,但有一处有陌生人的笔迹。
那一篇是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讲庄公和共叔段争位,母亲武姜帮共叔段谋害庄公。庄公干掉共叔段,发配武姜,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庄公后来反悔,祭仲给他支招,只要掘地及泉,在地道里相见,别人还能说什么吗?庄公从之,和母亲相见,遂为母子如初。
我那时候觉得庄公委实矫情,在下面注:“死要面子活受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