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1页(2 / 2)

加入书签

萧长彦仔细研究了整个文登县乃至周边的路线,确定是不可能还有路能够大量运送东西,才松了口气。

“你去将县内粮食药材等物的储存数量散步出去,再把太子妃对我借富户周济百姓之事不满,借此令我不可再干预赈灾的事儿也让他们都知晓。”萧长彦吩咐,

幕僚眸光一亮:“诺。”

萧长彦在煽动百姓给沈羲和施压之际,萧华雍上奏的折子也誊写到了布卷上,绑在了宫里的信鸽上,现在文登县想要递消息,还真只能靠着信鸽。

信鸽的速度也极快,当日就递到了祐宁帝的手上,祐宁帝看了之后面不改色,沉吟了片刻就召集了几位大臣。

沈羲和要求陛下下旨,以仁义之名,昭告天下,为登州解难,筹集粮食、药材、布匹等物,这个法子祐宁帝倒是很满意,因为国库已经拿不出赈灾之物。

家国兴亡,匹夫有责。

世间不乏仁义之师,祐宁帝倒也没有觉着如此是令朝廷蒙羞,毕竟朝廷已经援助了登州一次,朝廷也不能挖干来供应登州。

祐宁帝可以带着文武百官先做出表率之举,如此一来筹集物资不难,难得是要如何运入文登县?

萧华雍的来信未曾言明,但既然他敢提出要东西,自然不敢让这些东西打水漂。

祐宁帝也研究了一番舆图,终究是想不出法子,抱着一份期待之心,想看看沈羲和的能耐。

是,沈羲和的能耐,这份奏疏虽然是萧华雍递来,但字里行间全然不是萧华雍的行事作风,不止祐宁帝,就连相继浏览了一遍的几位大臣,以崔征为首,都觉着这是那位东宫妃的手笔。

这才刚拿到后宫大权,就迫不及待要给东宫增添声望与民心。

人人心思各异,沈羲和与萧华雍一早便离开了府邸,谁也不知他们的去向,就连被萧长彦煽动聚集而来,想要求个说法的百姓,也只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太子妃与太子殿下外出为他们筹集粮食去了。

“这里……”沈羲和站在山脚下,四周平坦,这一路来他们是坐了马车,他们还在文登县内,灰蒙蒙的雨幕之后高山的轮廓若隐若现,两山相隔甚远,中间是一条宽大的河流,因着连日下雨,河流翻涌湍急,能够听到涛涛怒吼之音,声势浩大。

“对,就是这里。”萧华雍颔首,“筹备之物,由苏州码头航海而上,到了登州境内,不可再于海上航行,由此转入岔道,进入河流,是最为保险,船只停在对面山边,那里不是登州境内,未曾被大雨笼罩,河流平缓,可以行船靠岸……”

萧华雍指着自己带来的舆图。

沈羲和看完之后,又抬起头看向对岸,船只是不可能行到这里,因为这里的河流实在是迅猛,那么停到了对岸,像个如此之远,又如何将东西送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