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8页(2 / 2)

加入书签

自从和严润交流之后, 严润就在群里沉默了。

两天后,林遇单戳叶沐,问那天谈得怎么样。

叶沐只说:“他犯病了,被我反杀了, 他现在正在修补自尊心, 过几天就好, 甭理他。”

隔日, 严润就发来消息,说了这样一句:“你说得对, 是没必要赌气。”

叶沐回了几个问号,但严润再没下文。

之后的一个星期,叶沐一直在给新招聘的两位助理做培训。

虽说是培训,其实就是带着他们接待客户, 让两人多听少说,先融入到环境里, 恶补一些功课, 再去学习和客户周旋, 话术处理等等。

除了理论知识, 其余的技巧只能靠实践和悟性, 用课堂那一套行不通。

而在短短的接触当中, 叶沐也发现了两位助理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筱薰。

比如,筱薰很喜欢用“我”为开头, 话里经常会带一些“一定”、“必须”这样的用词, 不过都是用来反问的。

她会问, “一定要这样吗”, “必须如此吗”?

叶沐试图让她理解, 没必要非此即彼的看待,观点是多种多样的,她只是教了一些方法,举了一些例子,没有一定,也没有必须,完全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寻找在“好”和“更好”之间尽善尽美。

但筱薰却很喜欢反驳,她觉得自己的认知更正确。

叶沐有些好奇,筱薰到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长大的,还是说也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应试教育,每个人都要统一答案,只有一种是正确的,其他的答案哪怕趋近、相似,也是错的,久而久之才导致一群人产生逆反心理?

后来叶沐和林遇探讨起来,林遇说他在职场上也遇到过,不过不只是新人,有些年逾中年的老板都很喜欢用“非此即彼”这一套,有时候也不知道是真的兼容不了,还是为了反抗而反抗。

就着这个话题,林遇还推荐了几本职场心理学的书给叶沐。

叶沐也曾反思过,她初入职场的时候是否也是筱薰这样,不够“包容”,对于知识和经验的吸收还比较拧巴,为人处世只有对错题和单选题?

再说蒋淮。

相比之下,蒋淮的性格要随和些,没有那么多棱角,在他这个年纪就这样圆滑的人也不多见,他和筱薰可以说是一南一北两个极端。

叶沐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蒋淮很会换位思考,每当筱薰提出反驳的时候,蒋淮都会加以解释,再提供几种不同的理解和角度。

然而那些角度到了筱薰这里,她又要从中摘选出一个绝对正确的,拒绝接受其他的。

叶沐只觉得头疼。

知识可以教,经验可以累计,思维上的自我受限如何打破?一个自愿将耳朵闭起来的人,是永远听不到其他声音的。

林遇劝道:“其实你们是处在不同频道,你没必要跑去她的频道让她明白,她也不会过来你的频道,接受你的科普。她很坚持自己认定的那一套,排斥其他可能性,她可能会碰壁、吃亏,但那是她自己的事,这个过程需要她自己消化。遇到这样的客户,我通常不会去争对错,也不解释,就将此当作是他在认知上的执着,我会尽量去兼容。但如果我实在兼容不了,就只能算了。”

“我也想算了。”叶沐叹气:“可我真怕她也会和客户这样较真儿争论,客户可不会这么包容她。站在画廊的角度,一旦发生类似的事,直接损害的就是利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