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86(1 / 2)

加入书签

  他马上解释:“我不是说这个杀局是腾马雕台,我是指,跟腾马雕台一样,都给人祭祀的感觉。古代祭祀,不都是杀猪杀牛吗?”

  罗韧指了指内圈的死人:“也有人祭,七个。”

  人祭吗?那该多残忍啊,炎红砂哆嗦了一下。

  神棍却觉得稀疏平常:“其实在古代,不要说中国了,世界范围内也一样,现场宰杀活人祭祀是很常见的,有人统计过,殷商时期,因为占卜祭祀杀掉的人,至少在14000多名——小三三和小萝卜说的没错,内外圈,人祭加牲祭,手臂向天的小人,可能是主事的祭司。”

  木代问:“有没有可能是凶简呢?”

  她盯着那小人看,跟她梦里见到的、窸窸窣窣推搡着低语“藏起来”、身材细长比例失调的黑影可真像啊。

  罗韧点头:“也有可能是那个所谓的‘星君’。而且,天上七星——七,地上位图——七,又有人祭——七,这也符合亚凤提过的七七之数。”

  帛书上的记述稍显晦涩,通篇读完大概要很久,神棍这一次换了个方式,他一句句读出来,读一句,解一句,遇到不太明白的,几个人讨论着来,这样,一个人读完了,所有人也都明白了。

  ***

  七星杀局,讲了一个纵横捭阖的,大的故事。

  【仓颉造字,始终结绳。罪衍见于龟甲、兽骨,目见口传而戾气生。】这是在说,仓颉造字之后,人们才渐渐终止了结绳记事的习惯。而造字让某些罪案以明确的形式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之上,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传播,这些甲骨,传说中就开始生出戾气来。

  【武王伐纣,凤鸣岐山,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天现异像,北斗亮灼,白日与金乌竟辉。时人畏恐,祷祝不绝。龟甲兽骨,刻罪衍者七,承异像而变,具神灵之力。】——中国古书《春秋》中,有“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的句子,是中国早期的天文记录,也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即公元前613年,七月,有巨大的彗星扫过北斗。

  但帛书里记载的,甚至还要更早,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当时天现异像,北斗星亮的惊人,甚至白天都可以被看见,可以与太阳争辉。当时的人纷纷觉得“大不祥”,畏惧不已,日复一日的拜祭祷祝。也就是在那个时刻,刻有最早七则罪案的龟甲兽骨,在异象的影响下发生奇怪的变化,有了近乎怪异的力量。

  【七星之力,附于身,改换人心,噬善而扬恶,强肌体,使敏于行,竟至返生,先民惧服,拜于星君。】这种怪异的力量,可以使人心性大变,抑善扬恶,同时,又能让肌体力量变强,行动极为敏捷,甚至濒死者返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