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4(1 / 2)

加入书签

桌子柜子抵住门,窗户闩上了还觉得不够,又用胶水一层层糊了纸。

  为什么是张光华呢?

  是恨父母在两个人的关系上从中作梗,又害他工作不顺吗?不不不,他杀“李亚青”的时候,可同样没有手软。

  李亚青的眸子渐渐收紧,眼睛里迸射出凛冽的恨意。

  他连对“她”的时候,都没有手软!

  李亚青一夜无眠,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躯挪开桌柜打开门的时候,迎面扑来的像是另一个世界。

  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事,九二年前后,虽然没有网络没有即时通讯工具,但八卦和猎奇的热情已然足以煮沸一个沉寂的小城,bb机响的频次都比平时要多,连买菜的时候,买卖双方都要交换一个会意的眼神:“你听说了吗?”

  李亚青穿霍子红的衣服,棉袄、纳布底的大黑棉鞋,带穗子的红格子头巾,她面无表情地往派出所走,在门口时停了下来,假装看墙上的宣传栏。

  几个民警站在门口,一边抽烟一边交换意见:“小李家属出了这事,你看我们是不是该捐个款?”

  那时流行捐款,结婚、遭贼、白事、生病,都兴捐个款,好像不捐款就做不成朋友同事了。

  家属?谁是他的家属?

  李亚青攥着围巾下摆转身离开,忽然意识到,从某种程度上讲,她和霍子红的人生,已经悄然实现了互换——如果她保持缄默并且愿意的话。

  她走进县新华书店,买了信纸,准备给派出所写一封匿名举报信,书店里没有桌子,她趴跪在书架底下的储书台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写。

  “那个叫张光华的,跟受害者住同一幢楼,他有很大嫌疑,请公安干警务必关注……”

  写到一半,跪的眼花,揉着眼睛抬头,发现这是“法律&刑罚”的专柜书架。

  她随手抽了一本量刑法则来看,看了几页塞回原处,那张写了一半的信纸撕碎了,团了又团,蹒跚着走出书店时,扔到了门口的垃圾桶里。

  现代社会,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量刑很少“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回事了,无论犯下怎样滔天的大罪,无论给当事人带来多少痛苦,最多不过——“一颗正义的子弹,结束了他的生命”。

  太便宜他了,那颗正义的子弹,甚至不是她打出去的。

  ***

  张光华没有在家里待多久,李亚青打听到,他马上又要去太原出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