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页(2 / 2)
这几个月来,赚了468块钱。
除去杨二爷爷和杨二奶奶过生辰时包的红封,现在私房钱2386元。
可以说是很富裕了。
富裕的杨继西被杨二奶奶赶去遛狗了,孙桂芳给嫣嫣把弄乱了的小辫给重新扎好,接着拿出做了一半的棉鞋继续做,这是给孙父做的,孙母的已经做好了。
孙玉兰前段时间来了第二次信,说已经通过二次审核,现在开始参与训练了,也就是说,她现在正式加入了文工团。
杨二奶奶听了心喜,把之前织好的毛线衣给孙玉兰寄了出去。
孙母也把给她做的鞋子一块儿寄过去了。
“明儿是张家的好日子,咱们也过去凑凑热闹,”杨二奶奶对孙桂芳道。
张一军和李燕燕明儿结婚,都是一个生产队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自然是要去的,而且张一军那家人都是不错的,杨二爷爷就和张老爷子的关系不错。
“我们给多少随礼呢?”
孙桂芳和她商量着。
“一块钱,不过燕燕是你娘家那边的人,人也不错,她嫁过来后,也只认识你,肯定要多亲近的,我想要不要加五毛钱。”
杨二奶奶说。
孙桂芳想了想点头,“行,那就随一块五的红封。”
第二天,杨二奶奶和孙桂芳带着嫣嫣去吃喜酒,杨继西没去,他上山砍柴去了,杨二爷爷中午去了,晚上没去。
如杨二奶奶所说,李燕燕作为一个新媳妇儿,在田家岗除了孙桂芳没有比较熟的人,所以嫁过来的第二天,张一军带着她转生产队时,最后就来到了杨继西家。
李燕燕是个不错的姑娘,孙桂芳也很喜欢她,渐渐的隔三差五互相串起门来。
郭红之前也爱过来,但后来有了身孕,便不常到处跑了。
她和赵长国的日子还挺有意思,孙桂芳不止一次对杨继西说,赵长国现在肯定没想之前那姑娘了,如今满心都是郭红。
杨继西倒是没注意这些。
队里再一次热闹起来,是郭知青接到了通知书,和上辈子一样,是一所师范大学。
吴知青没考上,他倒也没过多在意,明年能考就考,不能就算了。
今年的腊八节没有去年热闹,因为杨继丽和杨继燕两家没来,提前托人带了口信,说生产队有事儿要忙,来不了。
杨幺妹一家背着不少礼来了,没多久杨继春和杨继霜两家也来了。
平安蹦蹦跳跳地来到嫣嫣面前,盯着胖嘟嘟的嫣嫣看了看,“妹妹你长大了。”
“啊,”嫣嫣伸出手去抓他的手,平安也没有躲开,而是牵起嫣嫣,见她站着还挺吃力的,于是也不让她站着了,“坐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