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页(2 / 2)
所以,大家牟足劲儿,就为了进果脯厂。
只是可惜,果脯厂只是招十个人,反倒是海货厂招二十五个人,脱水蔬菜厂子招二十个人。
这加起来,就有五十多号人了。
在加上,前面学校还招了快十个。
也就是说,他们这次上岛的一百来号家属,超过大半都能有工作。
想到这里,大家心里也都跟着稳了稳。
只希望,姜舒兰不要太刁难大家。
工厂招人是真心实意,姜舒兰还真没有刁难大家的意思。
她就图一个快,在了解完基本信息之后,直接把人带到了厂子内。
拿了东西让她们上手。
上手快的人就直接被留了下来,没上手的人则是被带到了另外一个厂子。
以此类推。
一口气留下了五十多号人。
最后还有二十多人没被选上,实在是不管是在哪个厂子做货物,手的反应都非常慢。
甚至,教都教不会,对于这种姜舒兰也无能为力。
毕竟,开厂子不是做慈善,这种人招进来,他们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教会一个人,而且就算是教会了,这些人的产能还不一定高。
对于这种人,实在是没法录取。
这些没录取上的人,有些失望,“真的就不能通融一下吗?”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这一份收入至关重要。
因为家家户户都是生好多个孩子的,光靠自家男人一份收入,实在是生活窘迫。
姜舒兰也没办法,她摇了摇头,指了一份出路。
“厂子这边虽然不能收录你们,但是你们一会离开的时候,可以去办公室领一份单子,是厂子对外收购的货物名单,你们可以根据单子,去岛上采摘水果,去海边赶海,拿到货物厂子这边,厂子会有人统一收购。”
比起在厂子工作,这种收集了货物拿到厂子来卖,这种活计反而更自由一些。
家里需要照看孩子老人的,这种工作更适合他们。
听到姜舒兰的话后,大家忍不住眼睛一亮。
“谢谢姜同志。”
旁边已经录取上的嫂子,听到姜舒兰的这个提议,反而有些心动。
她们在家也是好多孩子需要照顾,能在家工作,不是更好吗?
只是,有人刚要开口,就被旁边的同伴给拽了下,对着对方摇摇头。
到底是有聪明人的,要是在家就这么容易赚钱,那厂子也开不下去了,人们也不会削尖脑袋想进厂子了。
这一拽,到底是让那位年轻嫂子冷静了下来。
等二三十人没被录取上的人离开后。
姜舒兰召集着已经被录取上的几十人,去了办公室开了一个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