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页(1 / 2)

加入书签

对于方瑜这个臣子,和熙帝一开始只是因为绘画而看入了眼。后来又发现这人风趣幽默,总能弄出些新奇玩意, 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很高, 还能替他赚钱。

现在方瑜在政事上也逐渐崭露头角, 和熙帝也不在单纯把他当成个讨他欢喜的宠臣,开始越来越重用他了。

和熙帝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勤政的一代明君,但他做个守成之主还是绰绰有余的。

他冷眼观察方瑜的品性行动,就算是得到他的宠幸也不骄奢,在他跟前也不会瞎进谗言, 在外面也不掺合结党营私的那一套,几年下来始终如一。

哪个皇帝能不喜欢这样的臣子呢。

凡人皆偏心, 皇帝也就是个凡人。

和熙帝喜欢方瑜的诗和画, 又喜欢他的品性和为臣之道。那么,接下来的提拔也是应有之义了。

和熙帝病愈后,在朝会上点名表扬方瑜, 又把方瑜写的奏折节略拿给大臣们观看学习。

如此下来,方瑜就有了能臣的名头, 还是皇帝亲自盖章的那种。

虽然大家对方瑜的印象还是以画家弄臣居多, 但这也算是方瑜个人形象转型的好开头了。

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就像偶像小生要向实力派转型, 那都是要靠成绩一点一点说服大众。

方瑜没有浮躁,转而沉下心研究起各地的奏折, 又在几件政事上献言献策, 让上面的权臣也注意到了他的存在。

和熙帝将方瑜看作了自己人, 特意找借口为他升官。

至此, 方瑜成了他们那科进士中混得最好的人。

一晃眼, 又到了过年的时候。

和熙六年,大年初三,方瑜休假在家。

美臻和冯婉前些日子去别人家赴宴看戏,这戏槽点满满,看得这姑嫂俩回家交流了三天。

这戏讲得就是穷苦书生开挂的俗套故事,从古至今都是男频文的固定模板。

“读书科举哪有这么容易,就算我哥这般的才子都要寒窗苦读,哪有时间还出去游湖赏花,这般游手好闲,多半连秀才都考不上。”

方美臻一脸嫌弃地吐槽道:“都家徒四壁了,还不抄书赚钱,整天四处游荡,还能随便遇上富家小姐,这都是什么故事情节啊!”

冯婉附和道:“府城首富家的小姐去礼佛,肯定不能自己去的啊,身边必定跟着长辈,还有一大堆丫鬟婆子,赶车拉马护卫的男仆护卫也要十来个,怎么可能给那穷书生单独接触未婚小姐的机会呢。”

美臻气呼呼地说:“都是瞎编瞎演,里面的女性角色也都像傻子似的,我看这写故事的人就没安好心,成心埋汰女主角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