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页(2 / 2)
方瑾使劲嚼着脆骨,气哼哼地说:“我这几天也没给梁氏好脸。该让她长长记性,别一门心思用在她娘家身上。”
“弟妹也算贤惠了。”刘勤书赶紧接话:“头两个月不还张罗着给你买通房丫鬟呢,你家里子嗣也兴旺,这都是她的好处呢。”
两人再没了吃酒的心情,结账后匆匆告别。
刘勤书这边刚进了家门,管家就来汇报:“爷,京城方大人来信了,您和夫人各一封。夫人已经看过了,正在写回信。”
刘勤书赏了管家,快步走到书房去读方瑜给他写的信。
怪不得呢。难怪方瑾今儿和他说了这一堆没头脑的话。原来是方探花知道了这事。
刘勤书心里不大舒服,觉得方家实在是太过了。这可是他们刘家的家事,方家人凭什么这般干涉。
幸亏宜佳和他是一条心的,和方家其他人性子不同,要不然他可真是腹背受敌了。
刘勤书到底不能和方家翻脸,还是耐着性子给方瑜写了封体面的回信。
从这以后,刘勤书和宜佳商量好了,家里的通房丫鬟要是有再怀孕的就送到庄子上去。所有庶出的子女也不上家谱,就在庄子上养着。
一个月后,刘勤书接到消息:乐平县知县冯骞升任同宁府同知,乐平县县丞冯晋升任知县。
刘勤书这下服气了。
方瑜的岳父在县城一干就是十多年,半点升官的动静都没有。
现在,方瑜这个女婿成了皇帝宠臣,冯骞这个老丈人就立刻升官了,说这两者之间没关系,谁会信啊。
冯骞走马上任,一到府城就先去拜见了知府大人,然后就是去方家走动。
府城的大户人家多精明啊,现在眼看着知府家江河日下,冯家和方家的势力开始起来,立刻就望风而拜。
冯府和方府门口总是很热闹,连带着方家女婿刘勤书也成了香饽饽,在府城官场里人人都给他大面子。
刘勤书享受到了好处,再也不喊委屈了,对家里的丫鬟没了太多的想法。
刚升官的冯骞红光满面,他还特地在家里请了方家亲眷。
刘勤书属于方家亲眷,一直陪在席上,看冯大人对真正的方家人嘘寒问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