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1 / 2)
“我的个乖乖老天爷啊!”老太太喃喃自语:“我知道京城的宅子肯定比咱们家那边贵很多,但我以为贵上个十倍二十倍就能打住了,谁能成想竟然会贵到这般地步了。”
“京城居,大不易啊!”方瑜提起房价也是望洋兴叹,他苦笑道:“要不是借住在岳父家,而是用我的钱去租小宅子住,您来京城家里连个下脚的地都紧巴。还有就是我也没闲钱养小妾。”
方瑜怕老太太在县城厉害惯了,心也变野了,就特意说道:“奶,您别以为您孙子有多厉害。这可是京里,大街上的王公贵族比县城里的人都多,像我这样的小官更是比天上的星星都密。您以后去外面了也要小心行事,千万别得罪了谁,要不然咱们全家都吃不了兜着走。”
这几年过得日子太顺,确实把老太太的心给养大了一些。
只是老太太到底做了一辈子的升斗小民,已经把谨慎小心刻进了骨子里。现在既然知道了京城的厉害,自然又捡起了从前的品性。
方瑜把老太太这边料理明白,才回了卧房找妻子聊天谈事。
冯骞给女儿女婿来了信,嘱咐他们小两口一定要多管教昆玉和昆熠,切莫让这两个小孩整日里游手好闲。
冯家一直都很照顾他,方瑜自然要回报恩情。他翻找出从前做的笔记,交给妻子,让她每日上午看着这两个侄儿复习五页。中午时放他们出去玩上一个时辰,下午再回来练字,把上午学的东西用心抄写一遍。
等到晚饭后,方瑜再进行检查和答疑,带着他们去书房看书学习,就像刘秀才原来教他那样。
因为要带学生的缘故,方瑜又把科举的基础课捡了起来。翻看从前的笔记,方瑜又有了新的理解,在学问上不知不觉就又进步了些,做诗写词比从前顺畅不少。
这几天,方瑜追忆起求学科举这一路的艰辛,灵感迸发,他画了一副长卷,又在卷尾空白处题了一首长诗。
待呈给皇帝御览,和熙帝大加赞赏,直接收进了他的私库里,不许画家本人再把画作拿走。
等到宫宴时,他又特地拿出来给太子、其他皇子,还有朝中重臣一起欣赏品评。
这些一品二品大员都是从科举的路子走出来的,其中有很多还是一甲出身,自然是能体会出方瑜这画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从头看到尾,再品读方瑜的长诗,更是情景交融,令这些位高权重的老男人们忆起青年时奋斗的艰辛。
皇帝的儿子们很了解他们老爹的脾性,对待皇父的藏画,从太子开始就没有不交口称赞的。
更何况这画、这诗、这字确实优秀,也担得起众人的夸奖。
至此,方瑜的才华总算是得到了京城上流圈子的广泛认可。
他的这首长诗《勤学路》也流传了出去,逐渐传遍大江南北,为方瑜在卫朝耍了波声望值。
进入盛夏后,新晋的香水更加成为紧俏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