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2 / 2)
“那行吧,我明年快到夏天时再过去。”老太太现在可惜命了,还贴心地嘱咐方瑜:“路上多带些炭火,没事多抱抱汤婆子,再让你媳妇多给你带些厚衣裳。对了,你还是快点动身往京城去吧,再晚就更冷了。”
方瑜一一答应下来。
老太太和孙子叨叨一遍还不放心,又对孙媳妇说了两遍。
冯婉早就把这些都准备好了。她问了出过远门的大嫂和二嫂,将所有要准备的东西都带充足了。
临行前的忙乱和别情就不提了,方瑜特意单独找时间和方宜文谈了谈。
方宜文本人是很希望能去京城看看的,只是她不想太麻烦弟弟。
毕竟都是嫁了人的姑奶奶了,虽然弟弟不在乎这些,可还有弟媳呢,又是住在人家娘家的宅子里,她不可能跟去。
还有就是,她儿子程彦之再过两年也要下场科举了,必须要留在原籍参加考试。
方瑜还让宜文帮她照看家里,定期给她写信,尤其是有关老太太和他爹的事,无论好坏,千万不要瞒着他。
他特意给宜文留下一笔寄信的专项资,这也算是另一重保障,保证他可以更全面地把控方家大小事。
农历九月二十,县城大门外一队人马整整齐齐,在方家人、冯家人和刘家人的泪目远送下,一路向北去。
路上走了一个月零二十三天。因为怕孩子受不了,所以走得比正常赶路要慢。
除了妻女,方瑜还带着方美臻和方乐妍。其余的还有护院家丁十人,丫鬟五人,年轻奶娘一个,中年厨娘一个,从乡下新买来的丫头小子共五人。
这还不算雇来的镖局众人。
所以方瑜这搬家的阵仗着实不小。
十一月中旬,方瑜他们才抵达京城,直接入住京城冯宅。
这里留守的下人早就收拾好了,就等着他们入住。
冯骞是这么嘱咐女婿的,说家里的宅子就安心地住,不用着急攒钱买个小宅子。有那个钱和精力还不如花在仕途经济上,多结交些朋友,和上官也要打好关系。
方瑜知道岳父不是在说客气话,就真心谢过岳父,打算先缓两年,等找到靠谱的赚钱路子后,再一气儿买个合心意的好住宅。
作者有话说:
压线更新!
第119章 探花郎无脑吹捧
毕竟本朝有规定, 除了皇帝嘉赏,其他所有人等在京城只能拥有一处房产。
这应该就是古代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了吧。
京城冯宅里留下来的人还算肯干,将方瑜临走前交待要收拾好的屋舍都打扫齐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