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页(2 / 2)

加入书签

之后就是热热闹闹的堵门环节,关秋茗带着几位同窗好友当伴郎,一起回答两个小舅子的提问。

这时候方家门外自然是围满了看热闹的街坊邻居,看着新郎官做催妆诗、背圣人言,虽然听不懂,但觉得挺厉害的。

等到关秋茗终于进了门,方瑜和方瑾也扶着三妮从后院走到前院堂屋,新娘新郎一起跪拜娘家父母长辈。

关秋茗满脸喜色骑上租来的高头大马,三妮坐上花轿,后面还有人抬着嫁妆,一行人热热闹闹、风风光光离开方家去到关家。

方老太太觉得这次婚事办得十分体面,以后在新街坊邻居跟前也有面子了,不枉她花费了八成的聘礼钱来操办。

方瑜倒是没什么感觉,不用怕有恶公婆来为难三妮,以后三妮也可以和家里常来常往,他现在最放心的就是三妮了。

方瑜回到屋子里,拿出衣柜里放着的试验香水一号,打开闻了闻。

一个来月的浸泡还是有些香味的,不过就是比较淡,沾一点擦在手背上不到半个时辰就没有味道了。

方瑜最后把主意打到橘子皮上去了,他把半斤的橘子皮放在茶炉子上的小锅慢慢煨着,最后得到小半碗的橘皮“精华水”,闻起来果香四溢,直接兑进试验香水中,再浸泡一个月。

时间就在读书和试验中有条不紊地度过,经过几场大雪,很快就到了春节,在爆竹声中迎来了景徽十六年。

方瑜开始准备起去府城读书要带的行李了。

其实他带什么去都不是重点,主要还是要把家里人都安排明白喽。

方瑜把未来一年给姐妹上课的教案都大致写好了,十分郑重地交给方瑾,让他保证一定要好好教课。

然后就是和当家的方老太太通气,让她守好家里,四妮的婚事也要等着和他商量完再决定,最起码要把四妮留到明年再说。

其他人都好说了,方瑜的爹、大伯和三叔都是离不开家里田地的,那就让他们两头跑,反正两边都有家,十分方便。

倒是家里的女性长辈都不想回村里了,城里的日子多舒服,谁乐意回去啊。这就更好办了,她们可以在家里织布做饭做家务,一天也很忙的。

家里的姑娘生活得就更惬意了,现在也不用出去捡柴挖野菜喂猪喂鸡,除了读书织布也没有什么可干的活,连小脸都圆了半圈。

等到二月末,方瑜就跟着勤书师兄舅家的商队去了府城。

几月不见,刘勤书更清瘦了,一看就是苦学熬出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