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6页(2 / 2)

加入书签

“我最近几天会好好看书的,再把之前写过的文章誊写几遍, 争取给府学的训导先生们留下一个好印象。”方瑜想就算是院试刚结束他也不能有片刻松懈,还是要抓紧时间温习功课啊。

方瑜有些想家里人了, 就问了启程回家的具体时间。

刘勤书说等去府学报道完, 再等个三五天, 就能跟着他舅舅家的商队一起回去了, 关秋茗也跟他们一路回去, 这样也好有个照应。

之后的几天,方瑜抖擞精神,重新捡起院试之前学习的劲头,天天就是晨跑、读书练字、学习和思考的无限循环之中。

等关秋茗彻底调整好心态来找他玩时,方瑜才想起这个备选姐夫来。

关秋茗感叹道:“怪不得师弟小小年纪就能考上廪生,愚兄还在伤春悲秋、虚度光阴,师弟就已经开始继续苦学了。”

方瑜腼腆笑道:“我之前也是在神游闲逛,根本就定不下心去学习,后来还是勤书师兄来指点我,说去府学报道时训导先生还会考我的功课,这才惊得我翻出书本,临时抱个佛脚。”

“唉,书生只要一踏上科考这条路,一辈子估计就逃不开这个考字了。”关秋茗叹息地说:“在学堂里有小考大考随堂考,想当童生还要连着考过县试和府试,等好不容易通过院试变成秀才老爷,入府学县学还要考试,听说还有岁考呢。真不知道考到什么时候才能不考试了呢。”

方瑜想了想,拍手答曰:“等你考上举人、贡士和状元,当上大官,然后再成了一省的学政,你就能不考试反过来考别人了。”

“哎呦喂!”关秋茗望洋而叹,面露难色,连忙摆手:“算了吧,算了吧,我还是让别人考吧。”

方瑜逗他:“别放弃啊,做人嘛,总还是要有远大的志向,说不定哪天就能成真了呢。”

关秋茗对着方瑜左鞠一躬,右鞠一躬,口中讨扰道:“哎,秀才郎您可高抬贵手吧,这志向最适合您了,小的就等着您以后当大官和学政来提携我呢。”

又隔了两天,刘勤书见府学忙完了,才带着方瑜去府学拜见师长。

府学果然气派,来往之人皆是一身书卷气。

方瑜见到了两位训导先生,恭敬拜见,然后就是考校学识和回答问题,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就是两位训导先生和方瑜多聊了几句闲话,问了他家里的情况,又问了他从小的学习进度。方瑜老实地答了,两位训导听说他是农家出身,又是五岁半才开始学习的,今年九岁第一次下场考试就一口气考到了秀才,都十分惊异。

“你以九岁稚龄就夺得了县案首,院试也考了第十,真是少见的英才啊。只是有些可惜了,还是能在潜下心学两年,你兴许还能中个小三元呢。”

一位姓江的训导先生对方瑜亲切地指导道:“我之前看过你院试两场写的卷纸了,文章结构严谨,夹叙夹议,引经用典也恰到好处,就是文笔还欠点火候,文辞也过于平实,还需要几年的锤炼,等明年开春你正式来府学上课时,我们这些训导先生会再好好指点你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