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页(2 / 2)
她微微一笑,对那大臣说:“敢问大人,往常蒙汉两族百姓做贸易,哪一方的商品销量更大?”
大臣说:“你们的茶叶、盐和丝织品在草原很受欢迎,我们的皮货药材销路也很好,两边基本差不多吧。”
柳竹秋又问:“那蒙民在做交易时,是直接用自己的货物去交换汉民的商品,还是花钱购买?”
大臣回答:“我们的人不喜欢用钱币。你们的朝廷又禁止汉民用银子铜钱跟我们结算①,所以民间一般实行以物换物。”
柳竹秋总结:“据您的说法,两国的贸易供需是持平的。相互给出的货品售价也比较公道。如果我朝每年支付贵部二十万两银子,那些汉族商人知道贵部手里有了钱,定会将货品提价销售,以前一匹马就能换得五匹布,以后必须用两匹马来换,您说到时吃亏的是谁呢?”
大臣反驳:“我们拿银子又不是为了做生意,是打造兵器壮大军队,以便更好的保卫可汗,维持草原上的秩序。”
柳竹秋笑道:“贵部招兵买马要花钱吧,银子到了士兵和马贩手里都会流向市场,他们过日子少不了茶叶盐和布帛这类必需品,仍旧会去汉民手中购买。有钱的蒙民多了,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一出现供不应求,汉商们更要涨价了。”
她靠生意经向对方陈述拿现银的弊端,那大臣忙向安腊塔汗鞠躬,得他点头后转身与同僚们叽里咕噜商议。
等达成一致意见再用蒙语向安腊塔汗奏报。
安腊塔汗又点了点头,大臣便对柳竹秋说:“我们可以不要银子,你们就把二十万两银子折算成茶叶盐和布帛以后给我们吧。”
并且按当前的市价规定了货品数额。
这点柳竹秋寸步不让:“货品的售价是随产量波动的,遇到年成不好的时节产量少,价格就贵,比如茶叶和布帛,今年丰收价格低,说不定明年就涨价了,假如以货代币也只能按当年的市价结算。”
只规定金额,不限定货品数额,兑换比例就能掺水,到时随便找些荒欠涨价之类的理由少支付一部分,钱就省下来了。
蒙古人不傻,坚决要求按他们的意见来,谈判陷入僵持。
金海桐见柳竹秋据理力争,向安腊塔汗耳语,获得丈夫同意后高声说:“温大人,你们这样争来争去太费时间,昨天我见你射箭很准,不如同我比试一场,谁赢了就听谁的。”
对手不肯妥协,磨破嘴皮估计也讨不来好,这办法倒是个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