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页(1 / 2)
礼仪官重新指挥群臣拜礼,朱昀曦开口制止。
“地面泥泞,众卿不必行跪礼,改行揖拜即可。”
他体恤臣下,官员们感动感激,对比之下都觉颍川王冒太子之名堂而皇之接受百官跪拜的举动很无礼。祈福仪式结束就有不少人上诉参奏此事。
庆德帝召朱昀曦询问,朱昀曦极力替弟弟辩解:“儿臣临时头痛,让曤弟先下车,那些大臣自己看错了,怎好意思怨别人?”
他将情况定义成小误会,向皇帝埋怨大臣们小题大做。
大臣们却认为这是关乎尊卑正统的大问题,朝廷里又掀起一股让颍川王提前就藩的热议。
庆德帝预感再让他们如此挑拨下去,两个儿子日久必会失和,无奈下旨宣布“颍川王尚未成年,难掌国事。待冠礼后即着其之国。”
再等三年就能赶走祸患,朱昀曦很满意这一结果。离开皇后和章昊霖扶持,颍川王成不了气候。况且有父皇做坚实后盾,谁都休想动摇他的地位。
通过几次尝试,他体会到权术真乃君王的傍身之本,运用起来也并不费劲。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事也一样,善于观察便能见微知著,揪出对手的弱点加以打击。说起来还得谢谢柳竹秋,这道理正是她亲身演示的。
柳竹秋通过文小青联络到十几位当年受汤敬之诬陷的珠宝商,带他们到顺天府衙辨认从汤敬之店铺里收缴的货物。
朱昀曦也派内官带着皇宫失窃物品的清单前去搜寻。
两拨人各有所获。
萧其臻提审汤敬之,拿着商人们和内官辨识出的珠宝逼问来历。
汤敬之深知如实招供就算王法暂不杀他,唐振奇等人也不会容他全家活命。情急下装疯卖傻,一会儿又哭又笑,一会儿打滚嚎叫,扯散发髻,脱去衣裤,还公然在公堂上随地大小便。
萧其臻命人按住上夹棍,他为求苟活,忍着痛继续狂笑,直至晕死过去。
庆德帝正关注此案,听说汤敬之“疯了”,怀疑这厮使诈。
庄世珍献计:“刑部有一种专门针对这类人的灸刑,扎上几针,铁打的人也得老实招供。”
按规定,这酷刑只能在刑部主官监督下执行。
庆德帝传旨将汤敬之连夜解往刑部。
萧其臻接旨时天已黑了,他知道目前朝野上下无数双眼睛正盯着汤敬之。
那些与之同流合污的人都盼望他永远闭嘴,好将秘密带去阴间。而撬开汤敬之的嘴,就能将这帮坏蛋一起送进坟墓。
为达成这一愿望,他亲自带队押送人犯。
张选志奉命派遣三十名厂番协助转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