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页(2 / 2)
“大体上没问题,但论文数量有些少,如果有可能最好补充一些。”
杭晓宇琢磨了一下这个“最好补充一些”,拉着对方悄然问道,“是不是论文上出了点问题?”
之前让提交材料时也没说非要那么多篇论文。
实验室的实力,通常就是看两个方面,发表了多少篇重量级论文,研发出了多少重要的技术。
Z实验室时间这么短,论文根本还来不及积累到那么多。之前让提交材料也没有强调,现在忽然强调了……
对方点点头,“审核的时候有人提出了这方面异议,所以我们不得不卡一下。”
这话的言外之意是,我们尽力了,给了机会,可现在论文数量也要看,我们真没办法。
杭晓宇立刻意识到其中的麻烦了。有人悄悄使劲儿,让审核规则稍微侧重他们一些。
本来大家分市场派、理论派,就是各有侧重,现在要求Z实验室技术好,又得论文多,标准看着是好的,却有些不现实。
这会儿把Z实验室筛下去,获益的估计就是下一个理论多,技术上只是差一点的实验室了。
而最让人懊恼的地方还不仅仅是这里。
Z实验室是纯粹的市场派,是缺可以写论文的灵感和实验数据吗?
不是,他们只是因为初创时要考虑存活,才更侧重技术,没怎么没考虑理论这块儿!
随着越来越多技术拿出来,论文自然而然也会写出,本来也不用那么急。
事实上实验室内也没人想到,他们才刚刚成立半年,就有一个技术好到被上面看重要去参展。
机会来的超出了他们的准备!
因此,它反而成了烫手山芋。
人人都想吃到嘴里,Z实验室意外地获得了一个入场名额,但是其它方面在竞争上根本就不占优势,而现在审核标准还稍微往另一边倾斜了……
难不成直接放弃这次机会?
开什么玩笑!
郑隽听杭晓宇一说,立刻就拉着魏雨涵开始撰写论文起来。
“我的论文可以快速审核,我们加快速度说不定赶得上。”
郑隽和魏雨涵熬夜写了几天,差不多又写了三篇出来,都是手上已经有实验数据,但是之前还没来得及撰写的。
稿子投出去,很快进入审核流程。
但终究还是慢了一步。
这类专业展览会需要提前许久开始准备,C国这会儿确定最终人选都算是晚的了,哪里还能等几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