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7页(2 / 2)

加入书签

“做车厢还能用些个寻常木料,可这车轮和下头这轴,却不是随便什么木头都成的,价钱就吃在这里。”

看着人家这样,包三儿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嗯,那什么他也没说什么啊!

“确实是好料子。看着就稳当。”

赶紧的赞上一句,将这尴尬扯过去,包三儿握着拳头轻咳一声,从怀里掏出钱来往那东家手上一塞,继续说到:

“麻烦你,一会儿送我家去。”

“唉,您请好吧,保证半个时辰就到。”

总算是没出岔子。师傅抹着汗弯着腰,脸上终于笑出了模样。

见着买车的事儿了了,包三儿想起了他在家时的计划,假装不动声色的问到:

“对了,你家木头用的多,那想来对周围的树木也知道的挺清楚。你可知道附近哪儿有杜仲树?”

“杜仲树?这东西做家具可不如榆木,就是毛榉、红松都比这吃香些。”

这周围好像没人家用杜仲做家具的吧,这包三爷想什么呢?难不成想用这杜仲树做车子?都是手艺人,怎么这么想一出是一出的,太难为人了。

“不做家具,就是听说杜仲叶子能制茶,想看看和茶叶有什么不同。”

“若是如此,您往南走,出了城沿着官道走约莫三里路,西面有个小山坡,那边挺多的。”

很好,具体地点搞定了,寻找杜仲树的理由、人证都布下了,计划第二步完成。

包三儿心里高兴,即使人家看他满满都是不理解,他依然感觉成果满满。

作者有话说:

根据清代资料,一架马车50两,而清朝时期,因为蒙古马大量输入,马匹价格很低,拉车的驽马只要15两,这么一算,这车架的价格真的很高啊!

第86章 消息、摊牌

往城南走一圈,在三五个路过人群眼睛刷一把存在感,然后提留上一筐的杜仲树叶,杂枝回到家里,包三儿先期布局算是凑了个整。有了这么一出,他再研究出杜仲胶那叫事儿?

知道杜仲怎么被《神农本草经》收录的不?就是因为它枝叶也罢,树皮也罢,稍稍折断便能看到黏连的汁液,那好奇的名叫杜仲的大夫这才取了去,实验出了药性。大夫能因为那黏连的汁液看出杜仲的药性,那作为一个手艺人,因为这黏连的汁液想到胶有什么稀奇的?

包三儿觉得那是妥妥有出处,有理由,有基础啊!

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一个赞的包三儿坐在工作室里那真是浑身的通泰,扒拉杜仲叶子的手都舞出节奏感来了。边盘点自己这次带回来的数量,边琢磨着该怎么发酵,怎么淘洗,琢磨着等着第一波杜仲胶出来自己该怎么往车轮上套。琢磨着琢磨着,不自觉的就进入了工作状态。连着老韩头引着秦全福过来他都没注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