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8页(1 / 2)

加入书签

顾兆则是写贺年帖子,属于人不去了,礼送到。除了施大人外,给施大人自然不同,写了拜帖,这是礼节在这儿,施大人是翰林院的一把手,又年长,于情于理他作为下峰都是该去拜年的。

他之前问过,他们检讨部门是人人都写,不过得的回话也统一,施大人不喜吵杂,只回帖,从没摆过宴邀请过他们。

顾兆写完帖子,灶屋里头,黎周周和柳树将卤鸭分门别类的装好了。这些东西也不带什么汤汁,天气又冷,不怕洒的。

一盒卤鸭里,有鸭杂、鸭翅、鸭脖、鸭锁骨这些经典项目。

给梁大人还多装了一块皮冻,都是切好的,需要梁大人家自己凉拌。顾兆写了纸条备注上了,之前说起来,梁大人好奇,他家做了就多送一份。

严家车夫在外头等着,等东西好了,拎着食盒上车,拿了拜帖便出发。这边方六也是。一共就是五家,可东南西北各不相同,跑起来得一天功夫。

施府。

门房接了拜帖,方六回话是:“翰林检讨顾兆顾大人送的拜帖和年礼。”

“劳烦了。”施府门房客气,接了方六手里的东西,一瞧样子稀奇。

方六说:“是食盒,劳累别洒了。”

“好。”

门房拿了东西进宅子大门,一路送到二道门口跟粗使婆子说:“妈妈,这是交给大人的,翰林院的检讨顾大人,里头装着吃食,您小心些拿。”

“知道了,你这个猴精。”

施府是四进的宅子,修的精巧,偏院子里栽种着寒梅,如今梅花含苞待放,覆盖一层积雪,屋子里,竹帘放了一半,施明文正和老友坐在其中饮茶。

粗使婆子带着这一匣子吃食,猜是哪家今年送了点心,不由撇嘴,心里觉得寒酸,估摸就是去年才进翰林院的两位大人其中之一。

听说都是农家子出身的。

这一匣子东西就是在贵重的点心能有多贵?

心里这般想,粗使婆子还是规矩捧着,没敢面上表露出来,一路递到了三进门的夫人住的屋子门口,低声说清了来意,交给了夫人身边伺候的丫鬟。

丫鬟谢过,端着东西进里头。粗使婆子只能瞧个影,讪讪一笑就回前头去了,她粗手粗脚的,就是在外院灶屋里给下人们做饭,干一些粗使活。

跟人家屋里伺候的丫鬟比不上。

施夫人听了丫鬟回话,对这些拜帖、年礼是见怪不怪了,每年都这么一批,都是她来给老爷回话,年礼是她先过一遍,要是贵重的,送了金子、银子这些夹杂其中,那就等老爷回帖时候,怎么来的怎么送回去,她家不收这些,老爷嫌。

要是旁的,像是字画、笔墨这些,略略有些贵重了,可施夫人知道,老爷喜欢这些,那便留着,只是回帖送的礼要差不多价。

这都是有来有回有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