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5(1 / 1)
/> 严澹一手抱着他,一手舀了一勺枸杞粥喂给陶清风,说:“听说你是累病了,不值得这么拼。”
陶清风倒在他肩头,色泽并不红润,只稍微被粥米润泽过的唇|瓣开合,说道:“我心急了。忘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自找的……”
陶清风脾胃本来很虚,他瘦削的体质也偏寒,在严澹温热的怀抱中,不自觉地颤抖着。严澹以为他是受凉,低头问:“冷么?我去关窗子。”
陶清风摇摇头,他半边身子埋在被子中,身上也穿了长袖睡衣,半边身子被拢在炭火般的胸怀里,道:“不冷,别关窗子,听一听雨声,也很好。”
严澹都没意识到下雨了,看来生病之人对周围环境的分辨程度反而更敏|感。外面有个人工湖,湖中应该是有残荷衰叶,窸窸窣窣,沙沙作响,是所谓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了。
严澹又喂了陶清风吃了一口枸杞粥,陶清风这病起于过劳,脑力也是负荷后猛然松弛下来的状态,没有平时清醒。若是换了平时,他至少还得纠结一下,被严老师这么亲近地搂抱着是不是成体统之类的自找不愉快的问题。但是此刻,雨声,凉夜,隐隐作痛的四肢肌肉,虚软的身躯,还有让人沉溺的温暖怀抱。陶清风就懒得多想了,管他呢,谁知道严老师是不是需要积累“照顾恋爱对象生病经验”,由他吧……
陶清风很乖地吃完了粥,有一线不小心漏了出来。严澹没来得及拿餐巾纸,怕那抹白痕漏到他脖子去,赶紧用拇指顺着陶清风下唇|瓣揩过,接触到柔软嘴唇的触感时,差点让严澹心驰荡漾又忍不住低头亲吻下去,还好他意识到现在陶清风醒着的,制止着了这股念头,却趁着对方看不见,悄悄把拇指上残留的那点粥水抿去了。
然后严澹又去取了中成药,让陶清风吃了。陶清风吃完药后,药效上头又困倦欲睡。严澹把陶清风轻柔地放在靠枕上,凑着他耳边道:“你先休息几个小时,待会儿药效过后,药膳也炖好了,你醒来喝点汤。”陶清风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答应的,只感觉到一双掌心火烫的手,在探自己的额头温度,就失去了意识。
过了几个小时,陶清风果然又被云山雾罩地抱了起来。这回他连眼睛都不愿全睁开,半闭半睐地,依稀看到有个勺子凑到嘴边,他就张口含|住。药膳汤水,有山药、党参和乌鸡的鲜香味道。除了汤水,严澹还喂他吃了几块山药和几颗党参,吃完后陶清风又睡了过去。这一回他都没反应过来并没有平躺进被窝里,是直接在严澹怀里睡着的。
这药膳本来就有补气效果,陶清风喝了后额头上现出细密的汗珠,严澹却没舍得放开他,只想这样一直抱着。一边轻轻用手指揩去细汗,手不由得从额头抚摸到陶清风脸上。
这张脸让严澹又产生了恍若隔世的错觉。他的视线在陶清风闭目的容颜上流连徘徊,不舍得眨一眨眼睛。心中有一只小螃蟹在敲敲打打,带着雨水潮气的味道。他的母亲会弹古筝,有一首曲子叫《雪山春晓》,韵律中的切切嘈嘈仿佛欢快化冻的冰棱,雪水冻泉从山间缓缓流下,润泽大地,万木复苏,芦花吐紫,草鸭衔泥……
窗外雨势不大,绵密细织地挂在天幕间。其间严澹又研究了一下药膳、用药量和食水配比,确定都无碍后,用小瓦罐熬起了明天给陶清风喝的虫草鸭汤。今晚他不准备离开,毕竟明天也是周末,他想多照顾陶清风一两天。这段时间陶清风昏天黑地地拍戏,严澹都没能好好见他。严澹预备在隔壁房间里歇下——身为一个文化人,柳下惠的精神还是要有的。抱着陶清风他都很克制才没有继续亲了,要是躺在一张床上,他还把持得住那就不是人了。
临睡前,严澹又给陶清风试了试额头温度,倒是没有发烧,反而温度有点低。看药物说明也属于正常。严澹正准备关灯起身,忽然听到陶清风喃喃念了句类似牧童歌谣般的句子。一开始严澹还以为是句诗,语意很直白,像是小孩子蒙学时的句子。
“朝驱牛,平野草正肥……暮驱牛,烟斜山雨微……※”
陶清风念得很轻,唇边微微带着笑意,而且陶清风用的并不是普通话,而是带着一点点不知道何处的方言,只不过那方言语调也很容易听懂。严澹把句子记下,他并没有听过这首牧谣,随手搜了搜,也不曾找到出处。当然他也没在意,很多东西普通网络是搜不出来的,他回家还可以用资料库再检索一遍。
流行于民间的诗歌、牧谣、俚调等,乡野间有许多未被文献记载收录,却往往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研究素材之一。严澹对此非常的敏|感。他意识到,陶清风病中念出来不同的口音,并不是他所知的A省海箕村那边的方言(那边的方言是一种严澹听不懂的少数民族言语)。
这首生僻的牧童歌谣,有没有可能是附身的陶清风的“灵魂”的童年时代唱过的歌谣呢?如果是,那么严澹可以利用这个线索,去查找陶清风真正的籍贯了。如果籍贯里的乡志县志保留得好,甚至有些古建筑遗迹,或者著名私志笔记流传下来,会不会能证明历史上那个“陶清风”曾经存在过呢?这是除了查找和燕澹同科的“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