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5页(2 / 2)

加入书签

小许听着,轻声说道:你们吃完把餐具放这就行了,我一个小时之后过来收拾。

两人再次对他道了声谢,然后继续互相讨论起了早上的一些发现。

小许走出办公室并关上门,听着他们那些完全听不懂的话,心想这两位这么年轻就能到这里来,果然是有道理的,有些人就是又有天赋又努力。

小许往食堂走去,脸上不由自主地微笑起来,他感觉很高兴,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优秀的人才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够为国家的科研事业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感到高兴。

三天时间,童一淮和陈颂每天两点一线,不是在宿舍里休息,就是在办公室里忙活,并且在办公室的时间高达每天十六个小时,除了上厕所,完全不离开办公室。

第四天早上王院士带的小组开例行会议,小组里除了童一淮和陈颂之外,都是经验丰富的研究员,最年轻的也快四十了。

此时只有王院士和童一淮、陈颂没到,其他人都在议论这两个刚刚加入的小年轻。

实际上,童一淮和陈颂着三天的表现,他们也都看在眼里,对他们的态度,在场的研究员们都是认同的,只是对于他们的能力,他们还有些怀疑。

他们相信童一淮和陈颂是很有天赋的年轻人,可是他们确实太年轻了,他们项目也不是没有年轻人,但那些年轻人都只是被老师带着进来打下手的,说好听叫实验助手,说难听点就是打杂的。

但童一淮和陈颂显然不同,王院士是指望着他们能够帮忙解决问题的。

这些研究员们也很难不怀疑,他们这么多人,包括两位院士都束手无策的问题,靠着这样两个年轻人真的可以吗?

虽然说他们写出过不错的论文,可是大家都是圈里人,知道搞研究有时候也是需要一些运气的,更何况那篇论文只是给问题的解决的提出了一个思路而已,并不代表写出了论文的人,就一定能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正当他们低声议论的时候,就看到王院士笑容满面的带着童一淮和陈颂进来了,两个他们正在议论的年轻人脸色平静,丝毫看不出心里是什么想法,这份养气功夫就是当下很多年轻人没有的。

三人坐下之后,王院士先把童一淮和陈颂介绍给其他研究员,又让研究员们自我介绍一下。

研究员们看着童一淮和陈颂,尤其是陈颂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心情都很复杂,不过倒也没有找茬的,都自我介绍了一下。

介绍完,王院士又让众人简单介绍了一下目前的工作进度,然后看向童一淮和陈颂说道:关于我们遇到的临界值问题,目前童博士和陈同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接下来请童博士和陈同学说明一下你们的思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