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8(1 / 2)

加入书签

</p>

</p>

不错。”

蒙阳拍了他一下, 嫌弃道:“你以为陛下跟你似的,陛下心里装着雄图大业,哪有那么多闲心思交友?只怕这次回了开封府,就忘了夏国那群人什么模样了。”

蒙阳说得信誓旦旦,司徒恭也觉得自己多半会忘。

不过等抵达开封府、收拾齐国留下的那一堆烂摊子的时候,司徒恭却并未像之前那样干脆果决,一律斩首,而是不自觉的用了迂回战术,手段不知比从前温了多少。

就连贺辞看了,也忍不住打趣:“陛下的性子倒是比从前好了许多。”

司徒恭不信:“有么?”

他怎么觉得一点没变了呢。

贺辞煞有介事地点点头,不过司徒恭却并未放在心上。他如何处事,如何御下,一向不甚在意旁人的看法。是狠辣也好,温和也罢,全凭他的心意。

司徒恭即便手段温和,那也依旧比萧瑾狠上十倍不止。雷霆之下,众人岂敢生乱?原先被押进大牢里头的齐国老臣,虽然没死,但也不比活着好到哪儿去。

司徒恭勉强留了他们一条命,却也断了他们过好日子的念头,也绝了他们子孙后代入仕的念头。司徒恭是饶过他们,却并不放心这些人。比起齐国的后人,还是燕国人用着更为放心。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开封府在司徒恭的震慑下,几乎没有出什么纰漏。司徒恭也成功将都城从北边牵到了开封府。

燕国皇廷改迁过来的都过来了,皇室中只剩下两支留守原来的旧地看守。

把控中原之后,司徒恭便马不停蹄地开始操心农事。粮食、田产、税收,此三样才是司徒恭挥兵南下的关键所在。

他不允许齐国在自己的治理下还比不得原来百无一用的齐国。

无独有偶,萧瑾也在操心农事,且他的动作可比司徒恭要大多了。中原耕作已久,产量自不必说。萧瑾这边新得的山东、华北一带,也是精耕细作,久于农事,但是东北那边却少有人定居,因其东边还有频频作乱的高句丽。

齐国尚在的时候,高句丽便不大安分,齐国时不时要派兵镇压,如此方才能保东北全境安宁。只是派了士兵驻守,仍然抵不过高句丽的不要脸,偷偷潜入齐国境内掠夺的行为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也叫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托了他们的福,没有多少人愿意去那夷人众多且鸟不生蛋的苦寒之地。

只是这并非萧瑾所愿。

索性这次两国开战,萧瑾趁机赚了一笔不小的钱,他便将这笔钱用在了东北开荒一事上。他先是调了十万军队、拖家带口的驻扎在东北,这样做一则抵御外地入侵,告诉高句丽他们,东北这一带自今往后得归夏国管了,若再敢来犯,得先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份;二则,也是为了屯地,早日将这大片大片的荒地开垦出来。

这么一大片沃土。若是不用来耕地,岂不是暴殄天物了?

因为有了之前在两广开荒的经验,萧瑾派过来的这些士兵对这件事情并不抵触。东北虽比不得他们老家,但是朝廷给的待遇却极好,在那儿扎根九年十年,不说能在临安府买栋宅子,在燕京买宅子肯定是行的。

富贵人家的不屑去,但家中贫寒的却求之不得。先前去两广带的士兵如今是什么样子,他们也早有耳闻。如今。这些人的日子过的可真不错,可两广他们是去不得了,这东北却是意外之喜,不得不把握住了。

去了便是包吃包住,这点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与此同时,萧瑾还又派了苏仿带队前往,发挥余热。

两广一带已经成了体系,后头的事儿换个寻常人都能做,但是东北这边还没开始,需得找个专业的、镇得住场子的人来发号施令。巧了,苏仿就正合适。

不过到底让人家两头忙活,萧瑾不仅给他提了三级,更许了不少封赏,看得冯慨之都眼热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圣上分忧本就是理所应当,上给他那么多东西又何必呢?这不是浪费么。”

还不如给他呢,他还能替皇上分忧,日日说好话,哄皇上开心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