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页(2 / 2)

加入书签

他们还有很长很长的岁月同行,他们将终其一生与对方相伴。

有音乐,还有彼此。

不管怎么样,明天也一定是阳光明媚的。

【全文完】

作者有话说:

后面还有两章番外,祁斯年视角,写完后放出哦

第45章 番外:祁斯年的乐章

1.

祁斯年第一次听说白朗这个名字,是在与唐纳德·弗里德的某次交谈里。

对方很高兴地告诉他,自己在今年的茱莉亚新生里选中了一个大提琴专业的学生,也是中国人,如果有机会见面一定介绍他与祁斯年认识。

于是祁斯年仔细看了一眼弗里德发来的视频。

视频里的男孩子在认真拉琴,只留了一个抱着大提琴的侧脸。脸部线条看起来青涩,与白种人相比更显稚气,完全还是个孩子的模样。

听说他才刚刚成年,确实还是个孩子。

视频里的男孩指法标准,运弓流畅,音乐线条完美到无可挑剔,一看就是下过苦工的。一首莫扎特的《安魂曲》被演奏得绵长悠远,感情充沛,音符从他的琴弦下流淌,仿佛带着抚慰世间疾苦的力量。

真不错。祁斯年想。

他像是一朵极为单纯的,即将盛放的蓓蕾,只要再稍加栽培,就能开出无比美丽的花朵。也难怪能被眼光极高的弗里德选中。

可是,也就只是不错。

这样的后辈,祁斯年见过太多,在人均神童的欧洲古典乐圈并不算多么叫人惊艳。所以他只是看了几眼,夸赞了几句,很快就忘到了脑后。

2.

这个时候,祁斯年与BPO签约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

他年少成名,是所有同龄人羡慕崇拜的对象。年轻的天才、才华横溢的小提琴演奏家、下一个海菲兹、被上帝亲吻过的双手……一向苛刻的乐评杂志《Gramophone》从不吝啬对他的溢美之词。

许多古典乐爱好者疯狂地迷恋他,将他视作古典乐未来的希望。

其实对于这些,祁斯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与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样,他并不觉得古典乐是多么高雅复杂,需要被复兴的东西。又或者说,音乐本身并不包含情绪,不该被过分解读。当弹奏它的人完全沉浸在一种情绪中,它就完整描述了这种情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