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2 / 2)
北大新设了女子击剑队,拟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不料资格赛上一名队员检出兴奋剂,不失为一桩丑闻,学校临时决定换人。
练习击剑的女生不多,巧在岑瑾重返校园后对击剑很感兴趣,从业余玩玩到定期训练,水平不输一般队员。学校让她打场比赛,乐观的话或可入选大运会。
岑瑾一抵京便紧张训练,给她安排的陪练是运动医学院的博士,北体大的心理学讲师,罗桓。
罗桓从小学击剑,打过奥运会,退役后走上学术道路。
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岑瑾挥汗如雨,罗桓笑道,“半路出家,水平不错!”
岑瑾摇摇头,“老了,体能跟不上。”
“哈,你才多大,结婚了吗?”罗桓问。
“三十了,结婚三年。”岑瑾说,眼角挂着淡淡的笑。
“哦,你先生也搞科研?”罗桓问。
“我太太经商。”岑瑾说。
罗桓明显惊讶,又礼貌地笑笑。
“有空吗,一起吃个饭?”罗桓说。
岑瑾点点头,“去勺园吧,我请你。”
罗桓在体育部无名无衔,义务陪练完全出乎对击剑的爱,岑瑾本也想答谢他。
菜上来,岑瑾还在为之前罚下的运动员惋惜,“资格赛何必用兴奋剂,白训练了那么久。”
罗桓说,“我听说她不是为比赛服用的,而是本来就有用药习惯。”
“哦?平时训练也用兴奋剂?”岑瑾从没听说过这种情况。
罗桓摇头,“不是训练,有可能是情绪疾病,比如抑郁、PTSD一类。”
岑瑾想了想,“据说她也是体大来进修的,经常运动的人也会抑郁?”
罗桓笑笑,“当然,运动员的心理问题不容小觑,我就是研究这个的。”
哦对,罗桓可是执业心理咨询师,听说给许多国家级运动员做过赛前心理辅导。
“我以前有个同学,本来是很好的田径选手,后来因为心理问题”,罗桓摊了摊手,仿佛难以言表,“那年的事还蛮轰动的。”
“什么事?”岑瑾随口问。
“她和一个朋友吸毒过量,在五环车毁人亡。”罗桓说。
岑瑾的汤匙停在嘴边。
“那年你还没来北京吧?”罗桓说完想起,“哦对,你本科就是北大!那你也许知道,七八年前的事。”
“你那个同学,叫包丽?”岑瑾问。
罗桓耸了下眉毛,“对,你认识?还是你听说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