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页(2 / 2)

加入书签

可当时我不懂,也来不及多想。

那时主任的电话恰好想起,我领着包匆忙离开了家。

玉树地势偏远,幸好零八年玉树机场新开通,我们做的空中专线赶去。

我在医院就是住院总,救援中心没有分配我去前线,而是驻守在一个县城的二甲医院。

灾后72小时,是最为困难,也最为宝贵的时段。

一天二十多台的手术,其中大手术约5-6台,我基本20小时奋战在手术台,撑不住了就下台更换主刀,轮流喝水休息。

我是名医生,已经见惯了血肉模糊。

即使如此,有时面对那些送来的现场伤病患,还会难以直视。

至今,我都难以描述当初的震撼,和心底涌上的无力。

地震,也许是仅次于战争的残忍。

听说前线有个负责转运的年轻医生,被灾民伤体的场景刺激,当场晕厥。

最让我们觉得敬佩的,是四川来的援助队。

他们好像永远不会疲惫,一直都是精神抖擞的模样,头四天从没见他们闭眼休息过。

休息时我开玩笑,说我们是拼命,他们是不要命。

张伯叹气,说当然不一样,我们是来支援救助的,而他们是来报两年前的恩情的。

一个月后,我回到江城。

夏溪妈妈半个月前已经回去了,她让夏溪考江城的编制,夏溪为此很是不满,埋头蹭着我的肩膀,抱怨了好几次。

六月,夏溪公司机构重组。

江城分公司被撤,之前培训过的可调往上海,其余员工按工龄赔偿辞退。

夏溪愁眉苦脸的对我说:“唉,这要去上海啊。”

我正在炒菜,见她小脸皱巴的和核桃一样,忍不住捏了捏她下巴:“那你想去吗?”

“我……”夏溪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回答,反而抱住我,仰头眨巴着眼,“安安,你怎么看?”

夏溪总是这样,干什么都喜欢问我的意见。

“我觉得这份工作各方面都不错,实话实说,在江城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但去上海的话……太远了,你回来不方便。”

我隐晦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希望夏溪离开……

“咦,上次我能出国学习,你可不是这么说的。”夏溪捏住我的脸,嘿嘿笑着问,“怎么这次舍不得我啊。”

“情况不一样。”我扣上锅盖开始焖菜,拉着她坐下,“这出国呢,可以忍受一时的困难,学习的东西或者简历是能利用一辈子的,而这次我看不到什么好处,无非就是留了个工作。”

我如此分析,见夏溪听得认真,甚至还点头附和,心中猜出对方的选择。

应该……不会走了。

夏溪月底拿到辞工补贴,开始找新工作。

接下来的一年,我们的生活悄然改变,可身处其中的我,丝毫没有察觉风浪袭来前,那空气中暗藏的涌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