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页(2 / 2)
这佛主受了香火,定然是赐了锦秀前程。
赵箓倒是挺受用这态度啊。说起来,这赵菩还是赵箓这些年来,在读书的成年人里,得到了第一个这般低姿态。
说到底,赵箓还是一个小不足十岁的小少年,被人吹捧着,也是有些飘飘然的。
赵兄过赞了。我哪当得起
说起来,咱们都姓赵,你要不嫌弃,我还能唤你一声世兄。
有一句不是说,一个姓,一个地,五百年前,咱们指不定还是一宗一族啊。赵箓笑哈哈的说道。
要能有赵公子这般的族亲,小生是三生有幸。赵菩恭维话道:只奈何,小生一介寒生,就怕着高攀,污了赵公子的耳。
赵箓倒不觉得,赵菩没风骨的模样,有啥不好。
毕竟,赵箓从他娘那里学过那么一席话。
大意嘛,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世间,只有放错了位置的人才,而没有真正的废材。
要是有废材,也是使唤的人,给搁错了地方。
赵箓倒是觉得,这赵菩一个书生,日子过得贫寒,想往上爬。哪怕自己一个半大的小子,都乐意捧了。想来,功名之心,必然甚重。
封县城,是老赵家的根底。
说起来,给赵菩一个饭碗,又没什么不可的。毕竟,赵家在封县城的一亩三分地,还是很牢靠着。
也说不上什么,赵箓就是感觉吧,他觉得他看赵菩挺顺眼了。特别是从赵菩使劲头的拍他马屁。哪怕,这家伙拍得不那顺,拍得也是太露了些。
话是我提的,所以,没什么高攀不高攀的。赵箓笑哈哈的又道:对了,赵世兄,你可是封县城本地人?来青泉寺也是上香吗?
赵菩尴尬一笑后,才拱手作礼的回道:小生非是封县城本地人,而是冀州人氏,在当地一家行商馆内做帐房。此回,是随掌柜前往金陵城盘帐。不巧,路过贵县时,病倒了。于是,商馆花了钱,留了小生在青泉寺休养。
第122章
赵菩出身寒门,特别是他年岁稍长后, 更是父母双亡, 家道中落。于是,自然是落得了给人当帐房, 糊口为生。
对于一个读书人而言, 最向往的是什么, 自然是走上士途。
若问一个读书人, 为了当官, 他能干什么?
那么, 在权利面前,人的自尊与廉耻, 那简直比擦脸的破布都不如。总之,赵菩就是这么一个被生活磨砺后,如此现实的人。所以,在他能抓住了赵箓这么一个还算欣赏他的官家公子,那简直就是恨不能上去跪舔啊。
就因赵菩相陪, 赵箓在青泉寺养伤的日子,过得那叫舒服。
所以嘛,从这点事情上来看,人啊, 都是喜欢被吹捧的。赵箓一个半大的小子, 自然也不例外了。
好在,赵箓还在理智在,知晓自己的身份, 于真正的贵人而言,只是小虾米,倒也没被赵菩的迷魂汤给灌得飘飘然上天,不知自己几斤几两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