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页(2 / 2)

加入书签

伍恒卿嘴里的五王,自然是封王的五位皇子了。这不,他这话说的,比赵子殷更露骨了。

两个心知肚明对方意思的人,自然是聊着聊着,聊了一块儿。还是颇有些笑谈春秋,指点江山的味道。

梁朝的德,衰了。

天下,有德者居之。大梁朝的皇家,没有了守护天下的德望,自然就应该退位让闲,给有本事的人,腾出位置来了嘛。

八柱国之间,要有龙争虎斗了。伍恒卿那是默契十足的回道。

事实上,真正掌着天下的,是当年与大梁高(gao)祖皇帝一起打江山的上柱国公们。而今,高(gao)祖皇帝时封下的上柱国公们,在大梁朝的历朝斗争中,已经由十六柱国,变成了八柱国。

那当然了,剩者为王,这剩下来的就是精华嘛。

于是,对于大梁朝的皇帝而言,八柱国不再是擎天之柱,而是掣肘。只不过,八位国公们的实力雄厚,皇家奈何不得罢了。

五位皇子的皇位之争,是堡垒塌陷的开始啊。

赵子殷如此感慨万端。

是啊,五位皇子之间,怕是不乱,也由不得他们了。

伍恒卿望着京城长安的方向,笑得有些神秘味儿。

由此,赵子殷不得不联想啊,大皇子弑君事件,究竟参与的人,有多少啊?莫不成,八柱国都是推手之一?

想到这些,眺望着远处地平线上,消失了终踪的禁卫大军,赵子殷不由的觉得,这个冬天更冷了。

而那些远去的禁卫军,又能回来多少呢?

归来之时,那还是皇家的禁卫军吗?

腊月,龙体恢复些的景泰帝在得了八百里加急,龙颜大悦。

这是卫国公与禁卫军都指挥使钱廖共同发来的喜报。兖、豫二州的流民之乱,已经剿灭。

看到这份捷报时,景泰帝是开怀大笑。所以,关于那份捷报同来的伤亡,以及对于兖、豫二州的流民处置,还有卫国公与钱廖的某些逾越行为,景泰帝并没有深究。

倒是潼关里,给刘元德当帮闲的赵子殷,从伍恒卿那里的简报上,看到了详情。

从那一个一个的数字中,赵子殷看到的是死亡与血腥。

无数无家可归的流民,又或是被招安的流民,都被卫国公的厢军和钱廖指挥的禁军,当了请赏的功劳,全部枭首了。

妇儒、小儿、老弱,这些杀红眼,只为了功劳的军兵,没有任何的人性。

很多的恶事,不过是启齿难书罢了。

兖州、豫州,都完了。在这个靠丁口耕种,靠农赋为主税的时代,丁口和土地意味着一切啊。而空有光秃秃的土地,没了人口,兖州和豫州可不是注定了,会成为白骨露于野,酿成瘟疫的祸源地嘛。

卫国公招抚不了,钱廖都指挥使同样招抚不了。国朝,没有那么多的粮食。伍恒卿很直接说出了关键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