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页(1 / 2)

加入书签

哪怕是开国帝王,乾元帝在争夺江山社稷之初,同时也是为着有效而快速的平衡麾下各方势力。乾元帝广纳嫔妃,拢络各方人心。说直白点就是联姻,为了屁股下龙椅嘛,不寒碜。

乾元十年,排序靠前的六位皇子,太子在乾元帝有意的培养之下开始担起监国重任。其余五位皇子分封为塞王,去镇守大周朝的北疆。

这五位塞王分别是秦王、晋王、宁王,以及排序第三的皇子代王,排序第四的皇子赵王。

在今年,乾元十四年的春末,余皇后重病一场。乾元帝召回北疆的几个儿子返回京城,一是述职,二是让余皇后见一见儿子。

至今几位塞王没有返回藩镇封地,依然还居住在京城的王府。

京城,杜家的花园子,清晨时分。

姨母,你再考虑考虑。杜绵绵是迟疑的态度。与其说她在劝着杨楚楚,不妨说杜绵绵在犹豫不决。

杜绵绵看过《簪花记》,她知道忠勇侯府未来会被夺爵抄家。其被夺爵抄家的根本原由不是什么府下奴仆嚣张犯过事情,更不是亲眷广结人脉掺合进官场腐败。

忠勇侯府会被夺爵抄家的根子在夺嫡之争中,输了。

秦王是乾元帝的嫡次子,这一位王爷麾下的部属,凡是在秦王的夺嫡之争中摇旗纳喊过,出钱出力过,有一个算一个的全被乾元帝清算得干干净净。

唯有秦王是天潢贵胄,哪怕夺嫡之争失败依然得到父皇乾元帝的怜恤,那是拍拍屁股回藩镇封地继续花天酒地,继续酒肉池林的美好生活。

乾元帝起于微末,乾元帝是一个人打天下,他没有亲族。

于是乾元帝一统天下后,乾元帝的血脉亲人就他的儿子们。这样一位帝王对于儿子是真的疼到骨子里。

在乾元帝的眼中,儿子没错,如果出错,一定是身边人的错。

《簪花记》中的忠勇侯府会被清算,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乾元帝觉得秦王会掺合进夺嫡,一定是被下面人给撺掇起来的,乾元帝舍不得狠狠的收拾掉亲儿子,自然就要苦一苦那些不识好歹的,一门心思想当从龙功臣的人。

当然更主要的原由,还是乾元帝在为新帝铺路,一切旧时代的障碍都要被乾元帝给拔除掉。

《簪花记》的本意,也有小卷诗云,曰:

小窗初雨来,大地妆新衣。

牡丹为国色,簪发扬美名。

摘得一日鲜,斜阳朱门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