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1 / 2)
考完试的时候萧宇堂和长安都说自己考得不错,但是孩子的判断有可能有误差。
沈欢喜想好了,给孩子们做好吃的,如果考得好,就当是奖励他们,如果考得不好,就当是安慰他们。
回来听到老槐树下的邻居们也在聊孩子期中考试的事情。
能考多少就考多少,上不好学就让他跟他爸做生意去,现在做生意能挣钱。方小万他娘说道。
魏二婶子接腔。
我们家那两个也是,老大看样子是考不上高中了,让他到省城谋生计去,先干个几年,积累经验,到时候要是老二也学不好,就让他去跟老大干。
江婶子见到沈欢喜推着自行车回来,就打招呼。
小沈回来了啊,今天下班好早,还杀了鸡呢。
是啊。沈欢喜笑,聊啥呢这是。
聊孩子们的期中考试呢,咋样啊,你家孩子咋说的,考得好吗?
这不是都在等成绩嘛,你们聊,我先回家了。沈欢喜说着就进院子去了。
刚才她不过是随口问问罢了,她们刚才聊什么,她听得清楚得很。
看来这年代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
文G十年,知识分子是最不值钱的,有不少知识分子甚至被迫害失去了生命,学生也不学文化知识,成天不是做这个那个运动就是背语录。
好不容易那个时代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到处是机遇的,经济急速发展的年代,多少人下海经商都成了大富豪,知识分子也并没有变得值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人不注重孩子的文化教育,对他们考多少分都无所谓也是很正常的。
沈欢喜却很清楚,暴发户的比例也没那么高,文化知识是永远的傍身之物,而且下海经商的暴发户,素质怎么都比不过正儿八经的文化人。
所以她一直在狠抓四个孩子的教育,哪怕周末让孩子们去少年宫学习,也要保证不影响他们的学科成绩。
她进了屋,张桂芬在晾衣服,见她回来就过来帮她提东西。
我都买了菜,你怎么还买。
给孩子们加餐呢,你瞧这鸡好不好。沈欢喜把她买回来的两只鸡拎起来晃了晃。
张桂芬笑起来。
你买的当然好。我这衣服刚好晾好,我来做饭。
一起。娘你来炖个鸡,就用我上次说的那方法炖,加点高粱酒,我让摊主把两只鸡的鸡胸给单独撇下来了,鸡胸炖汤不好吃,我拿去给孩子们做椒麻鸡丝。
行啊,什么什么椒麻鸡丝?又有新菜谱了,真是不知道你脑袋瓜子里还装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食谱咧。张桂芬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