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1 / 2)
不是她没有同情心,看到百姓受灾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谋地位。
而是同情这东西,只能感动自己,对受灾的百姓无用,还不如实实在在的粮食来的要紧。
她也不是没想过,把那两万两黄金拿出来,全给朝廷购买粮食,但那就太过了。
毕竟这是桑疾私底下收的钱,即便瑞王知道也就代表了皇帝知道,也不好大剌剌拿出来。
所以她最后还是只写了那些粮食。
不过,桑语又快速写了一封信,交给桑平,等会上岸后,你就派一个人快马加鞭,把这信送到族长手里。
桑平点点头,应下就去办了。
说到粮食,姑苏桑家也储存了不少,至少够族人吃五年的,这是桑家的祖训。
而且这种行为在大户人家很正常,哪家没存个三年粮,那都是当家的不省事。
桑语写信过去,是叫远在江南的桑族长知道黄淮地区受灾的事,看他们愿不愿意捐一些粮食出来。
这样做可能会成为出头的椽子,但运作得好,也能得上一份功劳。
桑家一族的读书人,考中举人的有十几个,进士也有四五个,可做官实在不行,在桑疾去世后,最大的官就是六品。
目前来说,桑家人品还不错,有他们在,桑语也有一份依靠,所以也希望他们的官位能更高些。
但她毕竟不是族长,不能做人家的主,只是提供一个风险的法子。
到底要不要做,还要桑家族人自己拿定主意,这事有利有弊,做得好了是功劳,弄不好也能成为他们被人围攻的过错。
所以桑语没有对瑞王提起桑家,而是写了一封加急信,让人快马送回姑苏。
瑞王拿到桑语写的条子,不由一笑,桑小姐实非常人也。
刘公公一头雾水,不知道桑小姐的纸条上写了什么,引得主子这番夸赞。
当然要夸赞了,就是普通的男人都没有桑小姐这观察力和魄力。
她能从码头几个流民,就敏锐觉察出灾害,打听过后瞬间反应过来,这可能是自己晋升的机会。
紧接着连犹豫都没有犹豫,就直接捐出了桑疾储藏的所有粮食。
这头她一捐,瑞王立刻可以打发人下扬州,快马半月就能到,把粮食装船再运回京城,前后不会超过两个月。
也差不多是两个月的时间,流民正好到京郊附近,粮食一来立刻就能派上用场。
这份眼力和筹谋,岂是一般人能比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