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5(2 / 2)

加入书签

  李文柏笑道:“陈叔放心,这些小侄都早有准备,防着呢。这几个作坊,都是小侄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又岂会让外人偷师了去?”

  对于这点,李文柏还是很有信心的。端砚的工艺并不难,只不过需要端石为原材料,若是别的地方有端石被发现,开采出来造端砚,那他也没办法。但改良宣纸的工序方案以及活字印刷术,都是他自己从后世的经验中筛选出来的,属于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这一点,那几个合作的商人都清楚,必定会严防死守。偷师?怎么可能。

  陈一志想起了什么,突然笑道:“冠玉啊,如今交合县的名声,可谓是响彻大齐啊。你说,圣上要是听说了,龙颜大悦之下,会不会就……把你调回京都,做大官啊?”

  毕竟李文柏本来就是京都过来的,如今交合县在他的治理下,如此繁荣昌盛,皇帝一高兴,把他调回京都也是极有可能的。

  “这可不好说,圣心难测,不是你我可以轻易想明白的。”李文柏看的比较远,陈一志的说法,他也曾想过。但如果换位思考一下,李文柏觉得,雍和帝最有可能做的,不是将他调回京都,而是继续留在陇右、或者西州。

  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替了刘安的长史之位。

  要知道,曹严倒台之后,西州刺史的位子就一直空缺着,目前还是由长史刘安代为掌管西州事务。

  想来刘安那里考校过了,便会做刺史,而他则是接替刘安。

  ……

  而雍和帝的圣眷,远远出乎李文柏的意料。

  第二天一早,一支特殊的车驾驶进了交合县的城门,直接停在了县衙门口。

  早早接到通知的李文柏领着李二等众衙役护卫,在县衙门口等待着。

  一共有两架马车,前面的马车上下来了一个太监,后面一辆马车上则是下来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公子。

  这个太监李文柏并不陌生,上次来宣读圣旨的,就是这位。

  所谓一回生二回熟,这个太监刚一下马车,李文柏便迎了上来,脸上满是春风和煦一般的笑,“原来是张公公来了,文柏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李大人客气了,这次咱家这是来恭喜你的。”张太监正说着,转头看着身后走来的年轻书生,笑着给李文柏介绍道:“哦对了,咱家给李大人介绍一下。”

  经由张太监介绍,这个年轻书生叫做林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