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4(1 / 2)

加入书签

分到草场北面的树林上,负责砍伐树林里的青檀树。将青檀树运回来后,再将青檀树剥去树皮。树干用作开采端山端石的建筑工事,青檀树皮则是改良宣纸的最佳原材料。正所谓一举两得。

  既然是县衙的项目,那么监守的管事必须都得是县衙的人才行。于是李文柏又叫来了李成,让他担任这两块区域总计三千人的百姓团队,然后再选出十多个衙役,细化管理各个片区的百姓队伍。

  在安排完分工和管理后,李文柏这才回到了端山山脚下。

  此时五个商人正围在一起,交头接耳着。李文柏走上前,才发现原来正围在一块黑色石块周围,品头论足,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兴奋与震惊之色。

  “几位,这端石,可还入得几位的眼?”

  一见几人的表情,李文柏便知道几人已经被端石折服了。

  不只是他们,李文柏相信,就算是当时最有名的砚台收藏名家,看到这端石,也会被这端石震惊到。要知道,在后世,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同时,端砚还是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

  就连后世的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其珍贵优良,可见一斑。

  本来五人还对李文柏的说法颇为不信,现在亲眼见到这端石,哪里还不知道端石的好处?

  他们甚至都能想象到,这端石经过一道道工序,最终制作成成品端砚的时候,是怎样一个精致绝美的画面。

  五人细细回味了好一会儿,才突然反应过来,连忙朝李文柏施礼作揖,有些歉意地道:“实在惭愧,小的们都是爱砚之人,一时见到如此极品的石料,不免欣喜忘情,让大人见笑了。”

  李文柏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她们不必介意,问道:“那依照几位看来,这端石,可否用以制作砚台啊?”

  五人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一脸慎重地说道:“大人,此端石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正是制作砚台的绝佳材料啊。小的们敢拿自家经营了两辈子的招牌担保,此砚一出,必然引起文人界的大轰动啊。”

  见五人如此激动,李文柏却是淡定地笑了笑,“既然如此,那端石的开采工作,一些细节问题,就交给诸位了。”

  “应当的应当的,采石是砚台制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会让工人们小心的。大人您就放心吧。”五个商人保证道。

  李文柏点点头,正要走,却被几人叫住。

  “大人,不知这端石制作的砚台,大人打算叫什么名?”几人的眼神都变得热切起来,毕竟他们都看出了端石的非凡之处,制作出的砚台必然举世闻名,能给这样的砚台起名,不得不说是莫大的荣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