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8(1 / 2)
,雍和帝便将自己的问题抛了出来。
王行之对李文柏这次处理的案子也颇为了解,心中为自己这位门生感到自豪,原本已经同顾文说过一回儿,原本想要压一压李文柏,想到了顾文的话,终究是说道:“微臣以为,曹严下狱后,西州没了刺史,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既然是李文柏将西州搅成了如今这般模样,不如便让他自己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雍和帝闻言,看着王行之,问道:“王爱卿是说……升他做西州刺史?”他的眼底竟是有些不可思议。
王行之的建议,与雍和帝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都是为大局考虑的人,以前西州有曹严在,一切还在掌控之中,如今曹严被抓,西州没了刺史,底下官吏各自不服,久了难免生乱。而整个大齐,除了李文柏,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对西州足够了解、也足够有能力能服众的人,去出任这个刺史了。
只是,李文柏过于年轻,雍和帝心中也在犹豫,就算是立下了功劳,这升迁也委实太快了些。而且,李文柏少年锐气,若是做了一州刺史,是否能够服众?这诸多的考虑在他的心中盘旋,谁知道,这提出来做西州刺史的,竟是王行之。
雍和帝见王行之面色犹豫,便问道:“爱卿还有何建议,尽管说来。”
王行之沉吟了一下,道:“微臣以为,他毕竟年纪轻,一下从县令擢升刺史,恐怕朝堂上会落人闲话。且交合县百废待兴,当初让李文柏出任交合县令,本就有考较他的意思。不如先让他在交合再当一年县令,看看他是否真的有治理地方的才干。若他能使贫穷的交合县,恢复生机,百姓富足,那到时候再戳升刺史,也不迟。”
雍和帝捋了捋胡须,细细琢磨了一下王行之的建议,笑道:“所谓知子莫若父,师徒亦是如此。果然还是你这个当师父的,最明白自己的徒弟啊。还是爱卿想得周到,便按照爱卿说的办吧。”一年的时间为限,若是李文柏能够做出政绩,给他一个荣耀,让他官跳三·级,给他一个大齐最年轻的刺史之名又何妨?想到了这里,笑意越盛,“来人呐,拟旨。”
第142章 勿忘初心
春分过后又半个月。
宫里来人, 到了交合县。是个太监, 一到交合, 便径直去了县衙。
当李文柏看到这个太监的时候, 便知道, 京都那边三司会审的结果出来了。
果然,李文柏自报了家门后,太监便从怀里取出一道圣旨, 见着嗓子宣读了起来。
圣旨很长, 分两个部分。
一是宣布了交合私征徭役和私开矿脉两个答案的审理结果。曹严和施五等主犯,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 家破人亡都是轻的,曹严的族人甚至落了个“男流放女充妓”的悲惨下场。至于他们的财产, 则是全部查抄充公。交合县境内的, 全部归县衙李文柏这边处置,前庭那边的,则是由刘安全权查抄,归入府库。
圣旨的第二部分, 则是将李文柏好好表扬了一番,雍和帝的文采不错, 夸起人来让人听了心情舒畅。但是提到李文柏的封赏时, 却变得吝啬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