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7(2 / 2)

加入书签

  入冬就意味着开仓放粮、赈灾抚恤,意味着百姓面临着冻死饿死的风险。

  掰掰手指头,交合上任县令卸任时不过初秋,依顾文所言的性子,估计也不会提前布置过冬事宜。

  出于最朴实的责任感,李文柏还是觉得尽早动身为好。

  没有主官在,那群地方上的胥吏恐怕会打着赈灾的名义把府库搬空,大齐历史上没少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孔正也早早收到了官凭,本来按他板正的性子,李文柏以为其一拿到官凭就会立刻出发,没想到这家伙居然也磨蹭了好几日,硬是等到三日之后和李文柏肩并肩启程。

  这三日间,李文柏先是拜访了座师王敦茹,虽然说琼林宴上闹了些不愉快,但座师就是座师,王敦茹又是当朝相国,闹僵总是不好的。

第92章 赴任

  王敦茹似乎也不太介意那日发生的事情, 亲切地接待了李文柏这个便宜学生, 并再三嘱托出门在外, 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求助他这个座师。

  顺便借着王敦茹向雍和帝表明了心迹之后, 李文柏又拿着王行之的名帖登门拜访了孙显午。

  这次就正式了许多, 没有师生名分,二人也不想硬尬什么友谊,就只是普普通通的新任下属拜访上司, 拿得还是老师王行之的名帖, 孙显午和李文柏彼此都心知肚明,如果不是大齐官场惯例, 新晋进士出身的官员要上门拜访吏部尚书,恐怕直到李文柏离京两人也不会有太多交集。

  不久前在雍和帝面前的那件事, 已经让两人的关系降到谷底, 在李文柏已经成了王敦茹的“门生”之后,孙显午也收起了想要缓和关系的心思——已经没有那个必要了。

  在孙显午之后,李文柏又拜访了赵成义,顺便对眼红的赵旭之激将了一番, 效果不错,而后再是诸位同科, 除了在孔正那里不出意外地碰了钉子之外, 大家的态度都还算得上友好。

  里里外外拜访过一轮,确认没有任何遗漏之后,李文柏才踏进了半山书院的大门,向他真正的老师辞行。

  入冬前正是六部最为忙碌的时候, 顾文忙的是脚不沾地,一天到头见不到人影,王行之却是一如既往地清闲,似乎除了醉心学术教书育人外根本无事可做。

  然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雍和帝给自家儿子提前三年把这位老师给定了下来,但王行之的屁股依然端坐在国子监祭酒的位子上,至少目前为止半点挪动的迹象都没有。

  也正是如此,李文柏才没能发觉多少异常。

  “老师。”李文柏恭恭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