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0(1 / 2)
暂且不用担心,那去一趟京都也未尝不可。
想到万邦来朝的京都,李文柏的心中也起了波澜,最终他笑着点了点头,终于应了下来要去京都。
贺青明显地松了口气,看得李文柏心下好笑,却也觉得这位高高在上的大将军变得亲切了不少。
不过,李文柏去不准备随军,他作为向导的任务已经结束,继续留在军中也极为不妥。
“大军行军较慢,你若先到京城,可拿着这块令牌前去将军府。”贺青递给李文柏一块精铁铸造的漆黑令牌,上书“辅国将军贺”五个大字,“有了这块令牌,便可在将军府通行无阻。”
李文柏郑重接过,并朝贺青深深一揖。
递给令牌既是为了方便李文柏走动,更重要的,也是表明李文柏自此是他贺家看重的人,在京城若被人为难,有了这块令牌也好防身。
得到了这一块儿令牌,这一夜又是一个难眠夜晚。
他干脆起来想事情,这一次想的是军中的口粮问题。
大齐的军队即使精锐如贺青的关中军,口粮也主要由小米组成,每到饭点军中便开始熬粥,口感极其寡淡,只有大胜后或苦战前能有些许肉食,平日里以果腹为最优先,吃的时间长了,嘴里能淡出鸟来,也不太利于兵卒战斗力的上升。
李文柏想做的,是明代军队发明的“穿孔烧饼”,将圆饼,以炭火烤炙,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串之,方便士兵携带食用。
烧饼在大齐早已经出现,但因为制作不便、口感粗糙等原因即使在民间也十分少有,更别谈作为军粮。
原因主要是因为作为烧饼主要原料的面粉,在此时加工水平并不高,以及军中主要使用的炊具乃是陶器,要做出方便携带的圆饼必须使用铁器,这对大齐的工匠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但这些对来自现代的李文柏来说都不是问题,面粉的加工不是难事,炊具的改进需要费点功夫,也称不上有多难。
天刚刚放亮时,李文柏终于弄完改进圆饼的计划,珍而重之地把笔记放回怀中。
直接把制作方法交给贺青太过于突兀,李文柏也不想给将军无事献殷勤之感。他打算回去后召集匠人在自家店铺中先行上市,然后暗地里将这种面食的方便之处流传开去,想必以贺青的精明,马上就会想到将其作为军粮,那时再谈,不仅更能让贺青接受,也能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利益,双赢。
***
次日清晨,李文柏去找贺家父子辞行之时,却在大帐中意外见到了熟悉的身影:“李二?你怎么会在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