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6(1 / 2)

加入书签

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真不怕流民生了乱?

  李文柏注意到了杨彦的神色轻轻的咳了一声, 对着杨彦笑道:“杨公子,诸位乡绅说的不错。他们都是一大家, 粮食自己吃也不够。不过在下孑然一身,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愿意捐献八百石粮食!”

  当李文柏提到了八百石粮食的时候,所有人脑中都升腾起这样一个念头, 莫不是他发疯了不成?那冰铺的生意确实火爆,酸梅汤的生意做得也不小,但是能赚八百两之多?

  赵家家主的眼神微微眯起,想到了刘顺被骗走的十五两银子,对李文柏嗤之一笑,指不定先前就这般诓骗过许多的大户,累积了不少的银子。

  还没来得及深想,就听着李文柏说道,“不过希望杨兄说的匾额和功德碑能够实现。在下原本穷困,被人赶了出来,若得到匾额和功德碑,足够显耀与族人!”

  杨彦也起身道:“李兄高义,功德碑自然有李兄的名字。家父也会赐予功德牌坊和为李家祠堂书写匾额!”

  李文柏和杨彦一唱一和让众人微微一愣,有些人自然知晓这两人的关系。

  只是听到功德碑和匾额,顿时一惊,一个人起身道:“功德碑?匾额?这是什么东西?”

  杨彦轻轻的笑了下道:“这功德碑和匾额是给捐赠粮食之人的。”

  杨彦故意吊胃口。但是越是神秘,他们越是感兴趣,尤其是县尊为祠堂书写匾额,这让很多人都有些意动。

  那些吃喝的族老听到这里,更是躁动起来,忍不住望向族中的乡绅。

  刚才最先开口的老者又道:“请杨公子详细说道一下!”

  这些人有足够的钱财,但是都希望有名声,流传千古,被乡民称赞,让家族荣幸。

  杨彦看了下李文柏,呻之一笑,望着这些人淡淡道:“这功德碑是将捐献粮食的人的名字和家族姓氏雕刻在石碑上,放在县城四周,让世人称赞,流传乡里。这些人的名字和家族也会记入县志中。捐献最多的人,会得到一个朝廷赐予的功德牌坊,家父也会亲自为其祠堂书写匾额。”

  “什么?”众人的面色齐齐一变。

  这牌坊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可以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有了这种牌坊,对个人和家族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荣耀。日后祭祖的时候,族中的后人就会想到自己的名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