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1页(1 / 2)

加入书签

陈琰也和她聊了一下这件事,陈琰的意思让她放弃,他觉得目前中国距离研究出激光陀螺仪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克服的技术难点太多了,工艺技术也不过关,他觉得眼下还有一些更要紧的事要做。

陈琰又聊起来高博隆,他以前和高博隆接触过,觉得高博隆确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不过他觉得:可能性不大,他现在正在做基础物理的研究,贸然来做这个,未必就能出成绩。

林望舒想过,其实陈琰说得也有道理,激光研究的基础太差,到处都是漏洞,需要补的太多了。

其实她和陈琰的想法分歧,并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因为历史在大多数时间下是不会给人尝试第二次的机会,每一种选择都有其被选定的理由,也有其不该被选定的理由,任何事情都分为有利和不利的一面。

这么一想,林望舒竟然淡然了,反正她尽力而为,做到自己应该做的就好了。

无论怎么样,如今激光行业的发展前景都比之前好太多了。

谁知道这么想着时,那天她要下班的时候,高博隆却找到了她。

高博隆脸色有些凝重:林博士,我想和你谈谈。你是不是要下班了?

林望舒忙道:不会,现在还早呢,高老师要说什么,我们坐下来慢慢聊。

她想着,高博隆即使不做激光陀螺仪,那他们也可以聊聊,这毕竟是以后能做出激光陀螺仪的国之重器,他就算想一直研究基础物理,假以时日,也能做出一番成就吧。

谁知道高博隆却道:林博士,你那天说的事,我考虑了下。

林望舒听着这话,意识到了什么,心便漏跳了一拍,安静地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高博隆:当年我十六岁,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的累累罪行,一腔热血,投笔从戎,想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参加了某党的青年军,矢志抗击日寇。

林望舒颔首:这个我有所耳闻。

高博隆:之后我在清华读书期间,因为忙于学习,没有积极参加组织活动,这种种原因,导致我履历上并不够清白。

林望舒沉默不言,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以后不会再有了,但是在那个特殊年代,确实造成了一些影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