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页(1 / 2)
虽然徐川坚持自己干活不算累,但程宝珠依旧要给他做药膳。
做啥药膳?就做芪蒸鹌鹑吧。
首都中卖鹌鹑的小贩也多,这玩意儿在家就能养,细心点儿照顾一笼能出好几头。
如今的菜摊都快形成菜市场了,旁边儿就是供销社。一个个摊位占据在墙根底下,完全没人来驱赶,就连供销社的员工有时都爱来菜摊上买菜。
程宝珠还真是头一回跟着徐川逛菜场,太阳还未升起,空气中带着浓浓的湿意。
因为大闺女还在家里睡觉,这会儿让系统帮忙看着。于是程宝珠就得加快速度,买完后她先回家。
两人牵着手穿梭在人群中,程宝珠对周遭景象目接不暇。不由得问:这些卖菜的好像都是年轻人,是回城知青吗?
徐川点头:基本上都是知青,你此时在大马路上看到修车的修鞋的年轻人也八成八是。
说着,他叹声气。
这时候的知青是真苦,想正儿八经的回城就只有考大学这条路。但报纸上说去年的高考才录取27万人,录取率是百分之四点八,可见竞争有多激烈。
而乡下那些知青,在时间紧迫又没有书本复习的情况下,怎么能顺利考上大学呢。
徐川到了首都后才发现并非每个公社都如他们江门公社一般,会给知青们放假读书,甚至大队长还会给他们找书复习。
他经历的事越多,他就越佩服公社的主任和一些大队长。主任和队长们如今给这群知青们行个方便,等往后这些知青们自然也会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回报公社。
这就是结善缘,徐川心想。
这些知青估计都是趁着探亲的时候回来的,然后就留在这儿不走了。徐川边走边对程宝珠解释,街坊邻居也算看着他们长大,没事儿哪能去举报人家呢。所以民不举官不究,于是就这么顺利的留了下来。
程宝珠点点头,心想现在城里岗位少,这些知青回来也只能摆些小摊。
但等改革开放了,返乡潮和下岗潮的出现使得这种小摊生意也变得饱和后,社会上恐怕就要发生一些乱像。
徐川惊讶,没想到宝珠还能想到这层呢。
真别说,报纸上已经有报道对这种现象进行预测了。所以徐川才想着到那时候自己鸟枪换炮,积累资金后迅速抽离小摊生意,再把目标放在开店上。
开的还不是普通店,徐川打算开高端上档次的私房菜馆。
在他的构想中,到时候他和宝珠的店就开在一起。客人从左进是菜馆,从右进就是药膳馆,也不知道成不成。
程宝珠可不晓得徐川想了这么长远,她此时找到一个卖鹌鹑呢摊子,买了两只鹌鹑和半斤鹌鹑蛋后就准备回家。
街上声音嘈杂,叫卖声不绝于耳。
最令人难忍的是地上污水多,等程宝珠走出这条街之时,鞋子上已经沾满污痕。
宝珠,难得见你出门买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