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页(1 / 2)

加入书签

太后为了震慑群臣,维持住明德帝在位时的清明政局,采用了略显极端的做法。许祥和魏缺,一位掌内狱,一位主刑部,再加上这几日在京中街道上不时出现的麒麟卫。内外的生杀之权,都系于禁中那个病弱的女人身上。

所有被证实有结党营私、徇私贿赂的官员,都在刑部大牢里上了一层刑,血迹在地面上汇成河,再凝固成斑斑的裂痕。朝野之中,遭到了一轮残酷的清洗,即便是在熙宁故年对国朝有功的老臣,一经犯错,也不免落得个革职罢免的下场。

风声鹤唳之中,所有新上任的庶吉士都深刻地记住了这个六月。有一些文骨刚直、悍不畏死的,竟然作文抨击太后的所作所为,字里行间,都在辱骂董太后牝鸡司晨、重用酷吏、牵连无辜以至朝野不宁云云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檄文,当日下午就被内侍省誊抄下来,呈在了太后的案上。

董灵鹫捧着檄文看了一遍,只颔首笑了笑,跟郑玉衡道:衡儿,你看此人文采,是否有你出众?

郑玉衡对这个称呼极敏感,被叫得有些心神不宁,放下手中医书,靠近太后,审阅了一遍这位翰林的文章。

如果郑玉衡没有被黜落,那么应该跟此人是同榜进士,彼此可以称呼一句同窗的。他凝神看了看,摇头道:光有锋锐辞藻,只一腔意气作文,看上去倒是十分花团锦簇。

董灵鹫笑道:原来你的眼光如此高,哀家看,他有这个忠言逆耳的胆量,日后在朝中,对皇帝一定有好处。

说罢唤道:瑞雪。

李瑞雪正在一旁静候,闻言便默契地提起笔,为娘娘拟写文书。

这人叫什么邢文昌?给他调到御史台去,让他当御史,这张嘴不用来骂人,真可惜了。

瑞雪颔首称是,反倒是郑玉衡看了那篇文章,有些沉闷不悦,他暗中想到,若是私底下遇见这位大人,一定要与他争论争论,他怎么可以那样形容娘娘?

这篇檄文连带着写檄文的人,都被调到御史台中,跟郑玉衡的父亲郑节共事。但这种待遇也仅此一人,除了这出头的第一个,剩下的跟风辱骂太后者,都被麒麟卫从家中缉走,刑部大牢人满为患,几乎要将多人看押在一起。

在这肃清贪官的半个月里,刑部的一桩桩案子接连结案,京中派系被拆分得支离破碎,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孟诚奇异地感觉到,他说的话居然更有分量,那些动不动就眼神传递、联合将他欲推行的政策驳回的文官重臣,再也没有骂他了,最多只是借着先帝的名声不阴不阳地讽刺几句。

对于孟诚来说,这真是一桩大好事。他很想去慈宁宫拜谢母亲,可一想到被处死的前京兆府尹张魁,心中便隐隐生梗作痛,犹豫了许久,都没能下定决心前往。

但除了好事之外,也有不那么好的事情发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