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页(2 / 2)
孟红光那边传来消息,常明辉现在消停不少,还开始做起了生意。
不过那生意瞧着也不怎么对劲,他都是跟他勒索过的人做的,利润极为惊人,里面肯定有猫腻。
陆夏摇头:败类就是败类,习惯了不劳而获的暴利,怎么可能会踏踏实实的干活。
四十人打手团在二十天后解散了,陆夏只留下了最能打且最勇猛的四个人。
两个是村里的,另外两个是省城人。
其他人都不想走,这里的伙食实在是太好了!
而且每天还有钱赚,才二十天每个人能带四十块钱回家,相当于一天挣两块钱,这比有编制的工人都多。
省城那批人,一些家境好不错的,一开始都不屑跟那些农民工一块吃工地饭,想着能有啥好吃的,肯定是清汤寡水的。
抱着瞧热闹的心思,第一顿饭他们没有直接跑出去或者跑回家吃,而是留了下来。
然后就被陆夏的豪横惊呆了,这吃得也太丰盛了吧!
每顿饭都有肉,油水特别地大,掌勺的大婶手艺也特别好。
明明是大锅饭,吃起来却比家里精心烹饪的小碗菜还香。
于是,一行人全都在工地里吃喝,还积极帮陆夏找肉票。
明明干了那么多的活,还要每天几个小时的训练,愣是还给吃圆润了。
夏姐,你以后要是有什么事,一定要记得叫我们兄弟几个啊!
大家走的时候都恋恋不舍,真想要长长久久地跟陆夏干下去。
可陆夏实在不需要这么多人,他们的开销确实不小,也只能遗憾离开。
你们也别成天闲着,要么去学点东西,要么就去干点什么。陆夏劝道。
有的人听进去了,有的人打着哈哈。
陆夏不可能管每个人,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在这期间,陆夏收到了严以钧的来信,可看信件日期,这是很早之前就已经寄出来了,并不能从信里看到他最近的状况。
穆一舟那边也没什么消息,这让陆夏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这封信里依然如同之前一样,轻松诙谐,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是以乐观态度去描述的。
如果不仔细阅读,很可能就被表面的轻快蒙骗了。
信的后半部分则说的是他对陆夏所做的事的看法,评价中肯却并没有说教的意味,非要陆夏听他的话不可,只是单纯站在自己的角度述说观点,是互相探讨的口吻。
陆夏最讨厌爹味的说教,这种说教一般都会伴随着对聆听者的打击,一副老子最牛,你就是个废物,你得听我的架势。
陆夏上辈子爬上那个位置,身边这种男人特别的多。
他们在很多人眼里是成功人士,因此更容易被捧得喜欢高高在上,指点江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