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1 / 2)
史丙这一去就是一炷香的功夫,等到史丙回来时,聚在巷口的人群也四散开去。
华静瑶看到一个妇人,领着两个男孩子,急匆匆快步走了过去,那妇人低垂着头,恨不能把脑袋埋到地里头去,那两个男孩却是不住回头,好奇地望向巷口,他们只有七八岁,长得一模一样,一看就是双生子。
怎么回事?华静瑶目送着母子三人离去,下意识地又看看那本小册子,揉揉眼睛,确定自己没有眼花,没有看错。
史丙禀报道:小的过去时,刚好陈举人的太太和两个儿子过来了,陈太太看上去比刚刚这位娘子的年纪还要大些,他的两个儿子都已是束发之年。陈太太说她与陈举人是自幼订亲,有婚书为证,至今已十七载。且,陈举人与她都是通州人氏,陈柳两家虽不是大富大贵,可也是家境殷实的耕读之家,在通州已世居几代,当年两家联姻的事,只要到通州就能打听出来。而这位娘子自称是河南府孟津人氏,显然不符。再说,这娘子的两个儿子只有七八岁,若是停妻再娶,那也应该是柳氏的儿子比她的儿子年纪小才对。
华静瑶频频点头,道:这位柳氏有条有理,有人证有物证,说得极好。
史丙微笑,道:那位娘子虽然还是满脸不信,但是看过婚书之后,也只好做罢,只说是可能认错人了。
华静瑶哈哈大笑:也不知道她是如何找到这里来的,这天底下哪有连自家相公也认错的事?即使有,也太巧了一些,或许这位娘子就是少数的巧合吧。
此时,折芦巷外的人已经全都散去,长公主府的马车终于缓缓进了巷子。
一进院子,华静瑶就看到了紫藤架下石桌上铺开的画纸。
爹,您在画画咦,怎么改画白描了,该不是住进了折芦巷,就连画画也改成折芦描了吧。华静瑶打趣道。
闲来无事,练笔而已华毓昆说着,拿起一张细布,将石桌上的几张小画盖住,对女儿说道,进屋去,进屋去。
华静瑶看一眼被盖进来的画,再看看父亲那副欲盖弥彰的模样,华静瑶皱皱眉头,没有再问。
傍晚时分,华静瑶回到长公主府,约末过了两盏茶的功夫,史丙就来见她了。
姑娘,小的查清楚了,江老爷帮着三老爷联系了一笔小生意,是给话本子画插图,三老爷这几天都在忙这个。
华静瑶有些吃惊,她那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爹,竟然去给印坊画插图了?
这年头,读书人一个比一个自持身份,收润笔银子都觉得失了清贵,更何况是给话本子画插图呢。
次日,华静瑶又去了折芦巷,这次措不及防,华毓昆手里还拿着笔。
华静瑶问道:爹呀,分家的时候不是也得了几万两的家当吗?您不够用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