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页(1 / 2)
苏辙他们觉得赵旸说的很对,点点头说道:“福慧,你说的很对。”
沈括反应很快:“这就是前段时间取消荫补制度的原因么。”
赵旸没想到沈括想到了荫补制度,送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没错。冗官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每年的科举考试录取人数太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荫补制度。靠父辈的荫补进入仕途的人非常多,这些人绝大数都游手好闲。再者,荫补制度对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来说不公平。”
“如果想要推行新的科举考试,那么首先要取消荫补制度,这样才公平。”
苏辙他们一脸恍然:“原来是这样啊。”
“对了,阿轼和阿辙你们被分到翰林院了。”赵旸笑着说,“状元、榜眼、探花一直以来都是被分到翰林院。虽然你们的官职很小,但是翰林院有很多藏书,还有很多孤本,你们可不要错过啊。”
一听这话,苏轼和苏辙的双眼顿时冒起绿光来。
“那真是太好了。”
“不过,你们平日的工作会很无聊,甚至枯燥,你们可得熬住啊。”赵旸认真地交代,“你们只要在翰林院熬个两三年就会升职,不过那个时候你们会被派到其他地方任职,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苏轼兄弟俩笑道:“我们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了。”说实话,他们兄弟俩倒不是太想去翰林院,而想直接去外地任职,为百姓做实事。
“沈大哥,我安排你去工部了。”赵旸说道,“我知道你想学一些技术,工部适合你。”
这个安排安到沈括的心坎里了,他一脸感激地说道:“福慧,谢谢你。”
“沈大哥,其实我觉得皇城司的工匠部更适合你,不过你正儿八经地考中进士,如果安排你去皇城司,就太对不起你了,所以我就安排你去了工部。”其实,工部的工匠们不如皇城司的。“不过,你可以去皇城司的工匠部学习,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我愿意,我非常愿意!”沈括是知道皇城司是做什么的,但是他并不在意。他相信赵旸的判断。
赵旸从怀里掏出一枚令牌递给沈括,“这是皇城司的令牌,你拿着它就可以进入皇城司,但是你只能去皇城司的工匠部,去不了其他地方。”
沈括如获至宝地收下令牌。他低头仔细地看了看手中的令牌,发现非常普通,正反两面雕刻着“皇城司”三个字。在这三个字旁边,雕刻着藤蔓。是什么藤蔓,他没有看出来。
“你放心,我会收好这枚令牌。”
“皇城司的工匠们样样精通,不会让你失望的。”
沈括听到这话,心里登时充满了期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