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页(1 / 2)

加入书签

李大哥跟李母虽说免了杖责,但流放还是要的。三千里,一去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傅夏南感觉得到胸中郁气散了大半,原主的要求真的不高。

不过李仲文那里始终是隐患。

傅夏南想了想,那家伙天高皇帝远暂时没什么办法。便只能先放一边,织布机不管是从近处还是远处都对这个国家造成了挺大的改变,但如果要传颂全国,让大家想到她就会说起李仲文这个混蛋还远远不够。

这个时候的资讯流通并不发达,隔两个城的人可能就是一辈子见不到面。

最后想来想去,傅夏南开始用笔名写话本。他脑内有他自己成神之前几十辈子的记忆,那真的是包罗万象,不管是书生还是屠夫他都做过。杨幼微并不擅此道,但只要把身分藏好,那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久之后,城里慢慢开始流传了闲竹居士写得话本。文笔流畅,情结紧凑,用语白话,而且内容颇有警世之意。

傅夏南并没有一开始就把杨幼微的故事写上去,反而是把多年来所见所闻给做了一些小小的分享。他活得年岁长久,碰到的事情也多,随便拎出来就是成篇小品。等到闲竹居士开始出名以后,他就将被流放之后所遇到的事情慢慢写了出来。

闲竹居士名声愈来愈大,话本也渐渐流向全国,李家那么点破事也渐渐为人所知。傅夏南并没有指名道姓,右侍郎家的闺女赵氏借笔官家姑娘晁氏,李仲文写为李生,杨幼微则写为羊氏。

虽说如此,但群众的目光是雪亮的,读书人对隐喻借比那一套简直条件反射,甚至因为牵扯到了高官私.隐.,让闲竹居士的警世小品销路更上了一个台阶。

右侍郎大人慢慢的也看见了这些话本,并且也知道了自家的那点事被人拿在手上传唱。还有人把话本改编成了戏曲,而且特别受到闺阁小姐的喜欢,毕竟这些话本不会带歪了姑娘心性,还能从中看透人心险恶,很适合各年龄层观赏。

侍郎大人愤怒,但也不可能因为这样就对自家女婿做点什么。硬说是巧合人家顶多将信将疑,要是因为这些而把女婿赶出门,那不是此地无银吗?

只是李仲文的前途算是毁了,侍郎大人不可能在这种风口浪尖把李仲文给弄回京城,李仲文从此就在外地流转,一辈子也没有当上像样的官职。毕竟他的名声臭大街了,低调让人想不起来才是对的。

赵氏对于话本的事情也尽知,甚至对于李家的龌龊也从话本中知道了清楚。为了不要轻信,她还特别派了人去李仲文的家乡打听。杨幼微在府城很有名,她的事迹又被写上了话本,所以一点都不难打听,几乎所有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