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0页(1 / 2)

加入书签

再过了两日,便有机灵一些的村民每天掰了玉米棒子挑到镇上来卖,卖得银钱后,再添置一些家中用品,或者买米买面。

如此一来,日子倒不似先前那般过得紧巴巴的了。

到了全面收玉米的那几日,县衙里的众人,除了杨县丞和黄主簿依旧留守在玩具作坊与人谈生意收银钱外,其他众人,包括周青林和牛三几人在内,还有吕志义和应进庆,都行动了起来。

二十多人分成七支小队,分别前往各个村子查看这一季玉米的亩产收成。

经过几日的奔波,他们共收集了一百多亩地的玉米产量。这其中,最高的一亩为一千九百多斤,最少的则是一千七百多斤,依照这些数据,最后算出玉米的平均产量在一千八百斤左右。

这一数据和先前周青林在新露湾村种植的亩产量差不多,不过这都是带棒的湿玉米重量,等晒干水分,再除去玉米棒的重量,一千斤的亩产量肯定是有的。

这让周青林提着的心放下了不少。

因为早在半个月前,他就在寄家书的时候,把南川县种植出高产粮食的大喜事写信给了老定国公。

同时附上的还有自己呈报给圣上的具体亩产量,并拜托老国公帮着转交给皇帝来着。

本来高产粮食的事,周青林是准备徐徐图之的,毕竟确切的产量还都没出来呢,这样做着实有些冒险。

可自从得知二闺女被赐婚的事后,周青林是一刻都不想等了。

反正这样的亩产量都是自己亲自实践得出来的,与今年的肯定相差不到哪里去。

再则,为了保险起见,原本四千多斤的红薯亩产量,周青林只报了三千五百斤。

周青林知道,就是这样的数量,报上去后就能惊掉一众人的下巴了,所以他没必要把实际数量全报上去,就当给自己留一手好了。

至于为何自己给皇上的奏章要定国公帮着转交,实在是因为他们南川县除了文教和刑事,其他事项早已脱离了晏州知府这个上级部门,他的奏章根本不知往哪儿送啊。

再则,周青林也不放心让这样的奏章,经过旁人的手一轮一轮送到金銮殿去。

谁知道这途中会不会碰到红眼病,亦或者那种坐享其成来摘桃子的人。

所以,为了谨慎起见,自己还是托老定国公帮忙转呈吧,这样速度又快,也让人安心。

周青林算了算时间,心道,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寄出去的书信家里应该已经收到了吧。

......

京城周府。

正如周青林预料的那样,府里已经收到了他的来信。

这不,等大丫看到爹爹寄来的家书中还夹着一封定国公亲启的书信后,立即就让李金前往侍卫司传话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