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页(2 / 2)

加入书签

药童一听是卖药材的,便点头道:自是收的,你在这里稍等片刻,我去喊了掌柜来。

说罢,他就让另一个药童在店里守着,自己则去里间叫人了。

不多会儿,里屋就有人走了出来。滋福堂的掌柜姓刘,是一个身形微胖的中年人。

他见周青林的穿着也不似寻常农人,除了手里拿着的小小布袋,其他像背篓什么的也没看见一个,当下就有些纳闷,不知道这人要卖的是啥,于是就上前问道:这位客人,听店里伙计说你有药材要卖,能否先拿与我瞧瞧。

自是要的。周青林走上前去,把卷着的布袋打开,小心翼翼地把里头的人参拿了出来。

哎呦,这可是好东西。刘掌柜见是人参后,心里惊喜,忙殷勤地把人请进了后堂,让座泡茶之后,方接过周青林手里的人参细细端详了起来。

周青林也没插话,就由着对方慢慢品鉴,同时他也没喝掌柜泡的茶水,有些时候,该谨慎还是得谨慎才行。

过了盏茶功夫,便听刘掌柜说道:这可是上好的雁脖三节芦,该是有一百多年了,且身须齐全,是难得的好物啊,只可惜微微小了一些。

说着,刘掌柜又仔细看了看根部的环纹,方笑着朝周青林问道:不知客人打算多少银子出手?

周青林摆了摆手:还是掌柜你开个价吧,如果合适的话,我就卖。

反正自己心里已有了底,要是对方开价实在离谱,自己大不了再多走一家。

听周青林这样说,刘掌柜也就没推辞,想了想,随即开口道:这样吧,我不说那些多余的话了,咱就一百五十两,如何?

像这种年份长且品相好的人参可不多见,东家夫人马上就要生产了,前几天东家还让他多留意这些大补之物呢,自己明天就把这颗参送过去,岂不正正好。

刘掌柜也是个直爽人,知道周青林定去别家询过价的,是以就直接给了个底价出来。

听了掌柜说的价格,周青林心里便有了数,刚才那济世堂给的是一百三十两,其他两家一家是一百二十八两。另一家则是一百四十两。

现在看来,这一百五十两算是实在价了,于是周青林点点头道:那就按掌柜说的,一百五十两。

喊来账房,让他去取银子后,刘掌柜笑着对周青林说道:日后若还有此种品相的好物要出手,烦请小哥务必先考虑本店如何?

那是自然。周青林点头应下。

心想,这参他储物空间还有,只要对方给的价格实在,那他肯定不会去别家的。

银货两讫,揣着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和五个十两的银锭子,周青林先去了荣昌街上的和记点心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