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0页(2 / 2)

加入书签

几人又往旁边相熟的油坊买了油、醋、酱油、豆酱。

因着闲得无聊,莺莺便又订了些干豆角、粉条、风干腊肉、酱鸭、腊鱼等。

绿儿目瞪口呆:娘子怎的买这么多?

青娘子笑:一看绿儿就是不掌家,这家里的东西拉拉杂杂吃起来快着呢。

这么多吃的,也就够七八个人吃两月而已。

绿儿不好意思摸摸头:我又甚少去灶下做活,自然不知这中间缘故。

猪剩嫂子笑:绿儿以后婚嫁了便知。

我才不嫁人呢!绿儿想起含蕊和青娘子那些人的遭遇,立即缩缩脖子躲在莺莺后面。

几人又去旁边杨楼街买了些冠梳头面、绒花,并一些尺头布匹。这几天赚了钱,莺莺给诸人都多发了两月的月例做奖励,大家腰包都鼓着呢。

满载而归回家,到了萧家大门却吓了一跳:门口居然放了十几辆粮车?

再看粮车上全是百斤的大布袋,套着油纸布厚厚实实的。

乌婶正在门口与店小二掰扯:你们也太马虎了些!我萧家买的都是二十斤一袋的米,哪里买过百斤一袋的大米?

第98章

店小二一脸无辜:可当初你家夫人说的就是一百二十袋的米一百二十袋的面啊。他还是个半大孩子呢, 十几岁样子比板车高一点点。

莺莺忙站出去道:不管他的事,这数目的确是我报的。

乌婶气得问掌柜:我们萧家是你家老主顾,惯常在店里记账的,每次买都是买二十斤的小袋, 哪里有大袋的?莺莺出门前问她应该买多少米面, 她说是二十袋, 莺莺自然是照着她报的数目来购买的。

掌柜嘿嘿一笑:我们店里小二年纪小不懂,还请海涵。

不成不成,你拉走。乌婶叉腰挥手,小二年纪小不懂事, 你个大人还不懂事吗?我们一向买的是二十斤你故意拿一百斤看来糊弄?还不是最近下雨天潮不好保存你便想大销一笔?

听到这里莺莺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其实她与店小二都没错,只是面铺管事有意利用这其中的误会加大销量, 而且他大可振振有词:您说了要一百二十袋,我当是大袋。

其实这种相熟的店铺都有记账, 萧家每次从他那里购买都是小袋, 这时候顺顺当当拿小袋才是道理。

这人也太奸诈了些,乌叔都出来皱眉道:这可不成。你们老管事去哪儿了?叫他出来回话。

我们老管事前几天告老还乡了。那管事一脸奸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