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5页(2 / 2)

加入书签

我就知道,没有任何消息能让你惊讶。陆子光叹息道,苏葵同学, 恐怕你是早就猜到了吧?

这样聪明的孩子, 既让他们挫败又感到骄傲啊。

这倒是没有。苏葵笑了笑,只是之前听您几位说我的作品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力, 现在我总算有些体会了。

影响力大到可以加入作协, 可以在这样高规格的文学交流会上作报告, 这确实是她当初创作时没有想到的。

你这孩子,早该有这样的觉悟了。陆子光摇头笑,向她解释起开会讨论的始末。

我们认为,你的作品是当下一个崭新的尝试,并且在社会上形成了重大影响,是文学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完全具备参与交流的资格。这是作协内部成员一致讨论通过的。

陆子光看着她,目光分外欣慰:苏葵同学,这不是我们让你上台,而是你凭借自己亲自站了上去。

听到几位老师对自己这样高的评价,苏葵笑道:听您这么一说,这次我恐怕得好好准备了,怎么也不能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望。

还需要准备?不是到时候直接上去吗?陆子光开玩笑道,老师可没有见过你紧张的时候。

把这个任务交给苏葵,没有一个人不放心。无它,这个学生实在是太稳了。别说什么好好准备,得知她以前的讲话发言基本都是临时发挥,陆子光心里都是感慨。

这真是天生适合站在台上的人。

走时,苏葵却问道:陆老师,到时候是所有作家都会上台阐述吗?

倒不是全部,作协有几位都不会参加。陆子光说,不过港城的几位作家都会作报告,他们的创作和我们现在的有很大不同,到时候你确实可以好好听一听。

听起来什么都很正常,苏葵却在里面嗅到了不一样的信息。

这个不一样的信息在看到与会人员名单时更加确定。

*

十月十日,两岸同胞文学交流会在华侨大厦一号会议厅举行。

会议厅被布置成环形,还为所有人安排了桌椅,《北方日报》的几位记者已经到了,正在准备待会儿的拍照。

宋万章由于要主持会议,很早就来了,苏葵跟随陆子光抵达时,与会嘉宾还没有到,但大部分作家已经到了,正在一起交谈。

徐奚年就是来得最早的,苏葵一来他就看见了。

苏葵同志,我可是在这里等你好久了。

见他走过来,苏葵笑道:您在这里等我,该不是为了给我引见港城的几位先生吧?

徐奚年怔住:是陆所长告诉你的?

我可什么都没说。陆子光笑道,你这么急急忙忙地过来,这孩子又聪明,还能猜不到吗?

陆子光又对苏葵笑道:本是打算为你介绍几位先生,没想到徐主编比我还关心你。昔日批评文章,今日惜才引见,徐先生也算是被你打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