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页(2 / 2)

加入书签

当初她非常喜欢这篇小说,甚至还给作者写过信,谁知道她一直喜欢的作者竟然还是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准大学生啊!

韩文昌问:小常,你认识苏葵同志?

我就是苏葵。苏葵一看就了解了,笑着问:您读过我的书?

听到她承认,常敏真是一脸复杂。

在她看来这样一部非常具有思想内涵的小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博学多才,而且具有思想深度的学者大家写的。

现在见面一看,她也确实是博学多才,沉稳有气质,可谁也不知道她年纪竟然这么小啊!

而常敏之所以这么惊讶,还不只是因为这个。

苏葵同志,请问您她一时都不知道该对她怎么称呼了,请问你这次创作的小说是不是就是以清河大队为原型的?

这应该是所有看到她文章的读者的想法。

苏葵微微颔首:我的确是看到了清河大队的变革,才想着要创作这样一部小说。

什么小说以清河大队为原型?韩文昌问。

常敏定了定神,这才对韩文昌解释道:韩书记,是这样,这位苏葵同志最近又写了一篇文章,叫《清河乡之变》,写的就是清河大队解散公共食堂的事,后来就看到上级的政策下发,所以很多人都在关注这篇文章。

现在他们终于确定,清河乡的原型就是清河大队。

韩文昌来了兴趣:苏葵同志,也就是说,你不仅提出了这个试点方案,还为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宣传?

能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小部分试验的方式,又想到通过写文章为此记录宣传,这孩子,脑子是真灵活啊!

书记,其实我当初创作的时候,只是想要记录下这个或许拥有历史意义的改革进程,至于宣传的事情,我当时并没有考虑太多。

主要是她根本没有想到大家会对此事爆发出这么大的热情。本来她是想要循序渐进的,写文章只是细水长流的影响。

现在倒是因为这个绝佳的宣传方式使得清河试点一事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还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关注。

看来过不了多久,试点的成效就能席卷全国了。

韩文昌只是笑了笑:苏葵同学,那能不能麻烦你给我们讲讲,这解散公共食堂一事你是怎么想的?我是很想知道你这个提出者的意见啊。

本来他们就是来学习的,现在还遇见了当事人。

对,让小葵讲讲。苏全福也说,其实他这个大队长做的还没有小葵多。

大家都期待地看着她。

苏葵当然不会拒绝,笑道:您要是不嫌弃,我就给您讲讲这公共食堂的事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