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9页(1 / 2)

加入书签

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这个问题大概除了苏葵没有人知道。所以她只是说:女士,我想是我的国家赋予了我这份优秀。

那么,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感叹完,她问苏葵:苏,听说你要离开了是吗?

是的。我还有学业要完成,您知道,我还是个学生。

苏葵这趟来就是为了参加作协举办的座谈会,临走前再去陆子光教授家里拜访一趟,她这趟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

是啊,有时候真难想象,她居然还是个学生。萨拉感叹。

没有你的陪伴,我感到非常遗憾。不过她告诉苏葵,她也很快就要走了,也不再住在那里,她还要去别的地方。

她这次来华的时间非常短,仿佛真的只是来随意参观,苏葵心中却了然。

分别前,她告诉苏葵,如果她考虑好了出版,可以通过威尔顿公司联系她。

希望能与你再见,亲爱的朋友。

苏葵却说:是的女士,希望下次能和您在钓鱼台重逢。

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没有别的含义。

两人的笑容都有些意味深长。

*

萨拉走后,李先河找到苏葵,苏葵告知了两人的谈话。

李先河夸她应对得当,问她:你知道萨拉的身份吗?

是政界人士?疑问句却又是肯定的语气。

我就知道你猜到了。李先河赞赏地看了她一眼,告诉她萨拉的身份是法国前政要的夫人。

果然如此。

李先河又告诉她,虽然他们已经不在政坛活跃,但在民间依旧拥有影响力。

听到苏葵说起和她下次再见,李先河微微摇头: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她下次会不会来

此次来,就像她说的只是参观华国,不代表任何意义。连官方都不算出面,双方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他们也拿不准那边以后的态度。

苏葵却说:李司长,她一定会来的。就算不是她,也会是别人。

怎么说?

苏葵就把这几天和萨拉交流过的一些信息说了出来,大到他们国内的政治运动,小到学生进行了什么活动,有些是萨拉自己说的,有些是苏葵通过她的话分析出来的。

目前,他们国内独立运动盛行,对美作风较强硬,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掀起一场学生运动

一些或经意或不经意的话,抽丝剥茧,可以得到不少有效信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